面對高考壓力,高中課改舉步維艱。為此,我們以校本教研為基本動力,歷經三年艱辛探索,初步總結出一個具有時代特色的教學模式,即“三三制策略”指導下的“1+1模式”。
兩個概念說明
1.“三三制策略”
這個策略包含三個層面,每個層面又包含三個要素,故稱“三三制”。第一層面體現在教學目標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均要達成,不能只重視知識和能力;第二層面體現在教學對象上,要關注優(yōu)、中、差三類學生,不能只關注尖子生;第三層面體現在教學流程上突出自學反饋、多法導引、檢測達標三個環(huán)節(jié),不能一講到底。
為此教師必須熟讀課標,定準目標,吃透教材,摸準學情,確定教法,做到教學內容問題化、問題提出梯度化、教學對象層次化、教學方法多樣化、教學過程民主化、教學效果優(yōu)質化。
2.“1+1模式”
這個模式是指一節(jié)“自主課”加一節(jié)“互動課”的組合模式?!白灾髡n”在前,“互動課”在后”;學生在“教學案”的引導下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學案規(guī)定的學習內容,充分暴露問題,然后教師在匯總問題的基礎上通過師生互動、引導探究或教師講解達成目標。兩節(jié)課合為一個教學過程,共同解決一個或一組教學問題。其基本結構模式如下圖示:
圖示說明:堅持“三三制策略”,實行兩課結合(1節(jié)自主課+1節(jié)互動課),使教(學)案貫通全程,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中“自主課”強調三個要素,體現學案的價值取向,“互動課”設計三個環(huán)節(jié),體現課堂的結構特色,在兩種課型的整合中追求教學的整體效應功能。
上述兩個概念,既非并列關系,也非從屬關系,而是“統(tǒng)領”與“體現”的辯證統(tǒng)一?!叭撇呗浴苯y(tǒng)領“1+1模式”,決定模式實施的理念和行動要領;“1+1模式”體現策略的內涵,反映策略統(tǒng)領下的的教學過程價值。前者是理念層面的概念,后者是實踐層面的概念,二者是一個相輔相成的辯證統(tǒng)一體。
操作要領
1.“自主課”的操作要領
各班都成立若干個異質組合的學習小組,由 6-8人組成,學生圍圈相向而坐,在老師的指導下或自主研習,或合作探究,按要求完成“學案”內容。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當好“導師”,個別解疑。此類課成敗的關鍵取決于學案的核心價值,即學案一定要突出核心知識、核心考點、核心能力三個要素。具體實施時必須做到兩點:一是不允許教師面對全體學生講解;二是答疑對象只針對個別提問的學生(特別應當關注后進生的學習狀態(tài)),盡量不影響其他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課一般按照以下三個步驟進行:
通讀課文——教師下發(fā)學案,提出學習目標以后,要求學生首先認真通讀課文(課文、例題、插圖、注釋、鏈接、習題等),并主動思考課文內蘊的知識點和相關問題。
合作研討——在自主通讀課文、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由小組長主持開展互動研討(也可獨立完成),憑借集體智慧達成知識整理,完成學案內容。
梳理問題——對經過研討仍然難以理解的困惑、疑難,或對老師教學的建議等,進行匯總梳理,并填寫在“反饋卡”上,按時交給科任老師。
2.“互動課”的操作要領
教師首先要把“自主課”上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歸類整理,然后依此精心設計“互動課”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并通過師生互動對話、引導探究、精要講解與檢測矯正等教學方式實現教學目標?!盎诱n”一般也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
小組展示——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由小組長中心發(fā)言,也可成員主動參與,充分展示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或講述,或辯論,或板演……達到展示自己學習成果之目的。
導學釋疑——老師針對學生自學、討論尚未解決的疑難困惑問題,通過啟迪思維,引導探究,或者運用“精要講授”的方式解決問題??傊@個環(huán)節(jié)貴在一個“導”字,引導學生探究,建構科學認知是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硬道理”。
檢測小結——分兩個步驟:第一步是當堂布置適當習題,以檢測學生掌握本節(jié)知識的情況;第二步是教師依據學生練習、檢測反饋信息,進行知識的小結、提煉與升華。
為了保證教學的高效性,教師運作時應當注意以下事項:
①教學設計必須以學情為客觀依據,堅持“以學定教”的原則,教學內容必須體現典型性、探究性和層次性。
②獨立思考是學生主體地位的核心標志,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學習時,必須鼓勵學生主動思考,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思考,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合作探究,使學習過程呈現出“由獨立思考向集體智慧”過渡提升的特征。
③小組展示力求“全員參與”,展示方式力求多樣化,追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主體格局,鼓勵學生求異思維,發(fā)表不同見解,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潛在的問題,把展示活動真正調理成學生展示主體精彩和彰顯學習成果的過程。
④教師的“講授”一定要講到點子上,為學生知識的科學構建“牽線搭橋”、“畫龍點睛”。講授要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力求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把抽象問題具體化。引導學生悟出其中的道理,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抓住事物的本質。
⑤課堂小結一定要言簡意賅,提綱挈領,突出重點,抓住難點,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建立起科學嚴整的知識體系。
上述教學的“1+1模式”,在具體運作時還涉及到學校教學管理方式的變革,在常態(tài)情況下,基礎年級的“1+1”一般是隔天安排,其好處是給教師留有充分收集問題、充分設計教學的時間。畢業(yè)班的“1+1”可以采取兩節(jié)連排的形式,其優(yōu)點是教師及時發(fā)現并解決問題。
推行教(學)案,實行“兩案合一”
1.教(學)案的聯系特征
教學的“1+1模式”要求從根本上改革傳統(tǒng)的備課方式,全面推行教(學)案,實行“兩案合一”。學生自主學習依據學案進行,教師上課依據教案運作。依據系統(tǒng)的整體性原理解讀,學案對教案的設計具有顯著的基礎性,教案對學案的價值具有鮮明的升華性,學案與教案在整體效應中生成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這就是“兩案合一”的本質聯系特征。
2.教(學)案各欄目的內涵要求
①教學目標:注意表述的科學性、具體性和可操作性。
②重點難點:重點因教材而定,難點因學情而定,表述要準確到位,不應籠統(tǒng)、寬泛、隨意。
③學生自學反饋:由學生自己填寫,主要反映做學案時發(fā)現的問題。教師每天收取,為教學設計獲取第一手反饋資料。
④新知導航(知識梳理、知識清單):主要展示編排思路和知識脈絡,要注意陳述過程的嚴謹性、邏輯性以及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
⑤合作探究(課堂互動、核心知識突破):這是教(案)設計的重點。必須圍繞核心知識、核心能力、核心考點設計問題或習題。問題設計既要有一定難度,也要體現新穎性、代表性、層次性和探究性。其形式以計算題、論述題、材料題、作圖題為主。
⑥當堂檢測:主要是針對學生易混、易錯的知識點,巧妙設計幾道習題來檢驗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
⑦教(學)后反思:學生填寫內容,著重反自己對存在問題的思考,也可以反映自己學法運用之得失;教師填寫內容,著重反映自己對教學得失的思考和自省。要在理念與實踐的結合中反思問題,建構自己的正確結論。
⑧備注欄:學生填寫時,主要反映本節(jié)課對自己的啟示,自己對教學活動的建議、意見、見解等,或者是其他需要注明的內容;教師填寫時,主要反映補充性教學策略、補充性教學方法、補充性學生活動設計或對某“個題”的補充性認識,記錄教學突發(fā)事件及處理的方式、經驗等。
3.教(學)案編寫的步驟與注意問題
教(學)案的編寫質量,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甚至決定著課堂改革的成敗。因此,編寫要采取集體研討編寫制,即各個年級每周每科利用一個整天或者兩個半天的時間,由教研組集體討論編寫下周的教(學)案;一份教(學)案管1個教學過程(即1+1)。其具體步驟是:
第一步:確定本次教(學)案編撰的主筆人,主筆人在教研組會前完成初稿。
第二步:主筆人將初稿提交教研組會。在教研組長的主持下經過集體討論,提出修改意見,主筆人再度完善。教研組會議要充分發(fā)揚民主,暢所欲言,盡力體現同伴互助的特點與功能。
第三步:教研組長核審定稿后印發(fā),供全組下一個教學周使用。
編寫教(學)案時應當做到以下四點:
①編寫學案一定要竭力追求學案的核心價值,即突出學案的核心知識、核心能力和核心考點,努力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含金量。
②以“課標”為統(tǒng)領,本著“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原則,充分考慮班級類型、學生基礎,準確把握編寫內容的難度和梯度。
③編寫要堅持基礎性、升華性與科學性,緊緊圍繞知識重點建構知識框架。具體而言就是編寫學案時要追求它的基礎性,編寫教案時要體現它的升華性,在“兩案合一”的過程中彰顯編寫的科學性。做到定位準確,思路明晰,求實高效。
④合作探究活動的設計要緊扣“三維教學目標”,以問題的難度為生命,體現重、難點知識的突破,體現能力的生成過程(即設計的問題要成為新能力的生成點)的有效展示。
4.教(學)案使用流程的說明
①學生一般在“自主課”完成“學案”。其要求有二:首先,所有學生在通讀教材的基礎上,完成新知導學(知識梳理)部分的內容。優(yōu)秀學生盡量做合作探究、課堂互動(核心知識突破)部分的題目;其次,各類學生把在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整理出來,寫在自學反饋欄內,為教師上好“互動課”提供問題。
②教師在本次教學過程前,即“兩課”前要把教(學)案的習題做一遍,達到完全熟悉的程度。然后,通過評閱教(學)案,收集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整理,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教法設計,補充進教(學)案中,使教案設計更加完整。
③課后一般不布置課外作業(yè),但考慮到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性,為了“強優(yōu)”、“補差”,科任教師可以布置適度的強化性作業(yè)題。
④教師結合學生的學后反思,認真寫好自己的教后反思。屬于應該告知學生的內容要選擇恰當的時間告訴學生,以融合師生情感,彰顯民主教學。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