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提出“美麗中國”的概念,即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huán)境污染嚴重、生態(tài)系統(tǒng)退化的嚴峻形勢,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tài)文明理念,把生態(tài)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jīng)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等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
“美麗”是什么?答案開放得可以讓人們發(fā)揮無盡的想象。但我想它的核心一定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可綠色發(fā)展的,可和諧發(fā)展的,從又快又好,走向又好又快的。教育的“美麗”也應如此:打造美麗校園,辦“美”的教育。
美的校園:從外在走向內(nèi)隱
“美”首先是一種“外在”。校園的“美”,直入眼簾的首先就是它物化的環(huán)境。寶中校園占地近200畝,整體呈現(xiàn)“現(xiàn)代化、書院氣、花園式”的特色,建筑布局錯落有致,疏密相間,湖樓共影,別具情趣;橋梁道路,體現(xiàn)園林風光;圓雕小品,烘托藝術氛圍;草地花壇,營造綠色課堂;銘牌櫥窗,展現(xiàn)文化底蘊;廣場水面,透出現(xiàn)代氣息。這樣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是全校師生按照美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保護、發(fā)展起來的,但也是任何一所學校都可以做,也能做到的。唯有這種外化的美能充分反映師生的精神狀態(tài),并積極影響師生的心境、情緒、精神、性格等,即走向內(nèi)隱,才是真正的美,才是真實而獨特的美。把文化灌注于“墻壁”,讓“墻壁”說話,方能體現(xiàn)環(huán)境美的生命力,學校設立文化石、文化柱,以偉人周恩來的名言以及我們征集的立身為人的32字為主要內(nèi)容,感染和引領學生。教學區(qū)每層樓都有名言名句墻牌,教室里成為班級文化創(chuàng)意大賽的平臺,學生自主設計了獨具特色的個性化布置,形成了立體多元的環(huán)境文化氛圍,實現(xiàn)了動靜結合,點面互補。使師生在“美”的環(huán)境中受濡染,更重要的是體現(xiàn)“來自生活的”、“師生自主的”、使得文化走向心靈,趨向求真、向善、愛美,行為折射傳統(tǒng)美德、這樣的美才是自然的,生態(tài)的,有內(nèi)涵的,有深度的。
美的校園:從彌散走向聚焦
校園,再優(yōu)美的外部環(huán)境,也不能讓人流連忘返。校園,再別致的景點設計,也不會讓人意猶未盡。校園的美不應僅僅到處“彌散”的,還應是聚焦一點的,這一點,應是充滿著活力的,應是流淌著生命力的,應是凝聚著生長力的,我們明確提出校園最美的風景,應在課堂之內(nèi)。讓課堂成為校園最美的風景,這樣的風景才會讓人駐足,讓人品味,讓人回首。
寶中的課堂,2009年1月,嘗試“發(fā)力”,推進變革,哪怕是在離高考最近的高三也不例外,逐步形成了校本的“三段六環(huán)”特色,它立足于人,服務于人,圍繞著人,充滿著人文情懷,閃耀著智慧光芒,洋溢著成長氣息,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切實提升了師生的素質,促進了質量的提高。
一、美的課堂的基礎是質量
美的課堂的基礎是質,全員質量,全面質量。寶中對質量的追求歷經(jīng)過三個階段。追求量:讓更多的孩子走進高校;追求質:讓更多的孩子走進更好的學校;追求品質:讓更多的孩子以更好的姿態(tài)走進更好的學校,并幸福度過走進一生!寶中的課堂,既對學生眼前負責,高考過關;又對學生終身負責,幸福一生。更對學生活在當下負責,注重生命質量。
二、美的課堂的過程是求真
美的課堂的過程是真:追求真,真追求。寶中把課堂結構模式定為“三段六環(huán)”,又稱“理想課堂”。“三段”即課前預習、課中互學、課后遷移;“六環(huán)”即課堂上的目標解讀,小組討論,分組展示,互動質疑,達標測試,循環(huán)預習。“理想課堂”對傳統(tǒng)課堂,有三個改造:器物層面的改造,流程方面的改造,文化方面的改造。我們堅信結構決定性質:寶中人認為課堂結構的改變,會轉變學生的態(tài)度意愿,并通過學生態(tài)度意愿的轉變而發(fā)生作用。理想課堂首先要“結構制勝”,充分利用好“結構”這個基本資源,站在“結構”的肩膀上再攀登。因為自學、合學、群學、預習、展示、反饋等課堂構架,更便于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彌補教師、教學的不足。同時結構也能有效削弱與限制老師的“權力擴張”,恢復和放大學生的“學習自主”,確保質量達到一個相對高的“基準”,且質量的“間差”會得到有效控制。這樣的課堂,學生解放了,自主了,也就有時間和空間在舞臺上盡情表演,盡情的表達。這樣的課堂是做傳統(tǒng)課堂的減法,大道行簡,返璞歸真。即學生在課堂上1、學真的,不學假的;即學真的知識,這是名詞性的,是要學生準確過濾對象,錨定目標。2、真地學,不假地學;即真地學知識,這是動詞性的,是要學生捍衛(wèi)自己學習過程,堅守自主學習立場。 3、學得真,不學得假。即學習的認真,不作秀,這是形容性的,是要學生在學習中樹立標桿,檢驗狀態(tài),真真正正,實實在在地學到知識,鍛煉能力。課堂的這三昧真火:去粗取精,去偽成真,點石成金。猶如王國維所謂治學三境界:追尋目標,執(zhí)著過程,收獲結果。
三、美的課堂的目標是向善
美的課堂的目標是向善,是為學生,為民族長遠著想的。教育,是擔負著無限責任的社會原點,任何社會問題的出現(xiàn)都可以追溯到教育,同時也都容易歸咎于教育。課堂則是矛盾糾葛的教育節(jié)點,所有教育的問題都能夠從課堂中找到原因,也都必須經(jīng)由課堂來解決。一個學校無論多偉大,如果缺少核心競爭力的課堂,仍然行走在教育之外。我們實踐了5年的“理想課堂”,盡管我們知道這不是一個科學的定義,但我們表達的是:它不僅高效,而且全面長遠。因為我們在探尋一種課堂:能更為有效地應對高考,使學生眼前過關,跳過龍門,考上大學;同時能更有人性地享受過程,不至于使學生的今天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同時,今天的所有努力“功不唐捐”,與明天的發(fā)展無縫對接,奠定人生基礎,鋪就生命底色。因為我們在課堂中努力融合: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學科學習與人生訓練,眼前過關與終生發(fā)展,刻苦讀書與幸福人生。因為我們在課堂中有力的培養(yǎng):表達的能力、合作的精神、陽光的心態(tài)、積極的品質、自主的意識、終身學習的習慣,創(chuàng)新的思維等等。讓師生在課堂中,刻苦而不痛苦,輕松而不放松,把素質教育落地生根。
美的校園:從疊加走向創(chuàng)造
美的校園就是能承繼歷史,融合現(xiàn)代的校園。寶中創(chuàng)辦于1928年,其前身為清代畫川書院和民國初年的安宜高等學堂。1980年列為江蘇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1997年秋撤消初中部。2001年3月轉制民營,加盟民辦翔宇教育集團,遷入地處寶應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的新校區(qū)。2006年晉升為江蘇省四星級高中。2011年8月,轉回公辦。80多年來,寶中為國家培養(yǎng)出華東理工大學校長、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旭宏等一批杰出的學子。校園雖沉浮滄桑,幾經(jīng)變遷,但其文化底蘊持續(xù)累積,其精神內(nèi)涵不斷豐富。2012年,寶應縣委縣政府投資興建寶中新校園。這讓我們思考:什么是美的校園。寶中校園的“二次興建”應該站在三個基準上:一是提前對接省五星高中標準;二是必須在當下寶中校園的基礎上有所越;三應該體現(xiàn)我們心目中理想學校的追求。寶中人心目中理想的學校有四個字:新、大、美、精。新:從規(guī)劃新、設計新、設施新、技術新走向創(chuàng)新、求新和日新,追求卓越、永不止步;求新、創(chuàng)新的同時,須警惕“折騰”之舉。新,不盡然是“從無到有”,舊的要素的重新組合、現(xiàn)有資源的重新整合,亦為求新之道、創(chuàng)新之舉。在求新、創(chuàng)新的道路上,不忘回歸原點、回到常識。大:從面積大、手筆大、氣魄大走向建筑有大氣、教師成大師、學生有大志。美:從綠化美、外觀美走向精神、氣質、內(nèi)涵、文化的美,最終定位于有最美的課堂。精:從精美、精致、精品,走向精益求精,更加精彩。
校園的美,抽絲剝繭,層層深入便會聚焦在課堂。什么樣的課堂最美?生態(tài)健康的課堂最美。學生在課堂上對待學習“自主”,對待紀律“自律”,思考問題“自由”,精神狀態(tài)“自立”。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死學”為“活學”;變“難學”為“易學”;變“學會”為“會學”。由知識的容器變成了有自主人格的人,由對知識的接受變成了對知識的探究,由內(nèi)向羞澀變成了大方勇敢,由自私自利變成了擔當責任。從“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由“被動學”,變成了“主動學”;由“痛苦學”,變成了“快樂學”;由“孤獨學”,變成了“合作學”;由“單一學”,變成了“全面學”。我們認為這就是美的生態(tài)。寶中的課堂就是要讓學生明白,學習其實就是自己的“私事”。學習的主體永遠是學生自己,學生永遠是自己在學,他才是學習的主人;學習必須經(jīng)由自己才能完成,他才是學習的通道、途徑、載體。自學是體驗最深刻的學習方式,自主是態(tài)度最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自選是策略最精準的學習選擇,就是要把“你要聽我講” 變成了“我先聽你說”;把“要我學、教我學” 變成了“我要學、我能學”;把“教室” 變成了“學室”、“講堂” 變成了“學堂”。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由“供應式”向“超市式”轉變;寶中課堂的內(nèi)容實現(xiàn)了由“純知識”向“能力、情感、價值觀”的轉變。把“相信學生、依賴學生、通過學生”當作宗旨。
讓課堂成為校園最美的風景!
上一篇:做一個教師信任的好校長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
意見反饋 |聯(lián)系訪談 |客服電話:400-0711-222(工作時間9:30-18:30)
關于我們 |
誠聘英才 | 使用條款 | 網(wǎng)站地圖 | 會員注冊
| 找回密碼 | 意見反饋 | RSS訂閱 | 聯(lián)系我們
京ICP備18006762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