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下午,著名課改專家、華東師大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崔允漷教授在鄭州九中報告廳做了《基于證據的課堂觀察》的專題學術報告,這是鄭州九中與華東師范大學簽署合作協議以來,崔教授第三次走進九中校園。田寶宏校長和全體教師共同分享了高水平的學術盛宴。
崔教授首先以“我的故事”開講,結合自己年以來對“什么樣的課是好課”的思考研究歷程,簡述了自己對講評課研究一步步的認識、實踐、思考、自我 否定和不斷超越的研究歷程。從1999年自己的一張堪稱完美的5個維度,15個指標,4個等級的評課量表說起;到2002年變成評價一節(jié)課是否是好課要從 是否“教得有效、學的愉快、考的滿意”16個字來評價課堂教學;再到2005年用設置課堂教學底線的方法來評價課堂;再到2006年,發(fā)展為“課堂觀察: 基于證據的合作研究”;2009年提出促進學習的課堂評價、直到2011年提出教—學—評的一致性。十多年來崔教授堅持研究“聽評課”這一有價值的問題, 不斷的總結反思,不斷的完善,每一步的成果都對今天得到大家廣泛認可的“基于證據的課堂觀察” 方法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
崔教授說,講述自己的故事就是希望能夠給老師們以啟示:只有持續(xù)思考一個問題才是研究者,只有持續(xù)十年思考一個問題才能成為專家;教師的專業(yè)發(fā) 展重在知識管理,只有學會知識管理,才能避免“猴子掰玉米”的情況出現。他希望九中教師都能夠找準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持續(xù)思考下去,不斷發(fā)展自己。
接下來,崔教授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形象生動的案例,詳細解釋了如何進行一個專業(yè)完整的課堂觀察的過程。崔教授說,做科學專業(yè)的課堂觀察首先需要 改變我們的心智模式,要從簡單走向復雜,從對立走向理解,從專業(yè)走向專業(yè)。其次,要學會科學的解構課堂教學,崔教授詳細的把課堂教學從4個維度20個視角 來解構成68個觀察點,觀察者可以選擇自己認為合適的觀察點進行科學的觀察,并詳細說明了進行專業(yè)的基于證據的課堂觀察的具體步驟和制作課堂觀察工具的方 法和審議框架。崔教授指出,課堂觀察需要合作,合作是教師的專業(yè)品性。合作要有主體的意愿、可分解的任務、共享的原則和互惠的效益。
最后,崔教授熱情呼喚聽評課的專業(yè)化,并真誠的以“要學習、學習后行動、在行動中反思”與九中教師共勉。
崔允漷教授的研究團隊自2013年11月與九中開展為期三年的合作以來,一直非常關心九中的校本課題研究和校本教研的發(fā)展,不斷的通過郵件等方 式指導九中的教師進行專業(yè)和科學的教學設計、課堂觀察等方面的指導,為九中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方法指導。據悉,崔教授這次到九中,除了 做理論的講座外,還將繼續(xù)走進九中課堂教室,分別對三位老師進行專業(yè)的課堂觀察示范,并與專業(yè)成長共同體的骨干教師座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