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傳遞和掌握知識的雙邊活動。課堂教學就通過師生、生生的多邊互動,通過相互的溝通理解,信任砥石厲,不斷生成,不斷構建的。新課程標準要求實現“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边@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正確認識師生人際關系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師生關系觀。同時學生又是社會的人,從小要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和做人的品德,這更需要教育者以高尚的師德和人格魅力來潛移默化加以引導。
師生關系是制約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的因系。師生人際關系狀況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課堂氣氛,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師生關系融洽,教師教的熱情高漲,學生好學樂學,課堂氣氛活躍,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師生關系融洽,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而冷漠,緊張的師生關系則不利于學生心理的正常發(fā)展和良好人格的形成。同時師生人際關系還是影響班風、校風的一個重要因素。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良好班風、校風形成。
根據新課程實施的需要,教師應該怎樣正確處理師生人際關系呢?
一、把微笑送給學生
很多人在提到教師時,總會與“嚴肅”、“不茍言笑”聯(lián)系在一起。其實,“微笑”的力量才是無窮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過:“孩子們求學的欲望是由教師激發(fā)出來的,假如他們是溫和的,是循循善誘的,不用粗魯的辦法去使學生疏遠他們,而用仁慈的感情與言語去吸引他們;假如他們和善地對待他們的學生,他們就容易得到學生的好感,學生就寧愿進學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泵刻旖o學生燦爛的微笑,會讓學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發(fā)展。我們班有個學生,剛開始每天的作業(yè)總是愛拖著不做,因此考試成績總是不如人意。怎么辦呢?訓一通吧,不行!我試著尋找他的優(yōu)點,結果發(fā)現他這個人還真有不少優(yōu)點: 比如,愛勞動, 另外他非常懂禮貌,每次見了老師總會笑嘻嘻地打招呼。于是只要一發(fā)現他做了好事,我便在晨會課上表揚他,然后在課后再悄悄地微笑著問他:“作業(yè)好了嗎?要抓緊一點喲!”他總是邊紅著臉邊搔著頭對我說:“還有一點點了。”我還是笑著對他說:“等一下我可是要來查的?!彼麖奈业哪抗饫镒x到了鼓勵,久而久之,找到了自身的價值,后來還變得在課上敢于發(fā)言,在學生取得成功時,我會用微笑送去欣賞;在學生感到失落時,我會用微笑送去鼓勵;在學生犯錯時,我會用微笑送去寬容。因此,我用微笑贏得了學生的尊重和愛戴。我想說:微笑,是一把閃閃發(fā)光的金鑰匙,能開啟教育成功的大門,幫助學生們茁壯成長。
二、把真情送給學生
真誠關心和愛護學生,不僅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等給予關心,而且要具體體現在實際行動上,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不論是成績好的還是成績差的,不論是家庭富裕的還是條件較差的,不論他是否犯過錯誤,班主任都要一視如仁,不搞特殊化,不偏見,要尊重學生人格,公平、公正、平等對待班上每一位同學,融洽師生關系,增強師生情感交流渠道,讓學生學習有一個溫馨和諧的場所,這樣他們才能好好學習,才會有學習的動力這些小事常常會發(fā)生在你我身邊,比如,學生病了,我會打個電話通知家長,或者親自把他送回家;學生病假回校,我會主動為他補課;并且時時注意天氣情況,提醒學生添減衣服。這些雖然是小事,但在學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記憶卻是很深的。我送出的是真情,收獲的是更多的真心回報。每每讀到學生們發(fā)自真心的感激之語時,我總有一種幸福的感覺充盈心頭。
三、把創(chuàng)新送給學生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人的靈魂深處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备鶕@一觀點,我在教學中采用了質疑問難的方法,有效地喚醒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在生活上指導實踐,實踐證明,“學生的大腦不是一個需要填充的機器,而是一支等待被點燃的火把”。當我們的學生能夠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時候,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已經蘇醒,一旦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把就被點燃,接著就是創(chuàng)新的熊熊火焰,教師只有不懈努力探索,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舒展雙翅在知識的天空自由地飛翔!但是新世紀教育的挑戰(zhàn)不僅是針對學生,更重要的是針對老師,因此,新世紀的教師必須不斷充實自己,具有開拓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
雖然我信奉“一開始就要做對”這句名言,但我從學生身上認識到,錯誤并不可怕,遺憾也是美。因為這讓我懂得了學生,特別是我們所面對的學生是一個健全的人,一個未成年的人,一個發(fā)展中的人,他們有無限的潛力。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他們會開拓出不可限量的天地。
總之,融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學習起著重要作用。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對話交流,實現知識同步,思維共振,感情共鳴,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讓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共同的建民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