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的。學生要實現(xiàn)主動發(fā)展,參與是最基本條件。我們從實踐中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廣度與深度,直接影響著我們課堂教學的效果。正如有的專家所說,“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質量”。那怎么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我認為,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播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勵的一種教學藝術?!痹诮虒W活動中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問題情景,能夠激發(fā)學生飽滿的學習情緒,促使他們以旺盛的精力、積極的態(tài)度主動地在情景中沉思,在情景中領悟真諦。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chǎn)生高昂和興奮的心理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學生的學習不是一個被動的吸收過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識框架和內(nèi)在的經(jīng)驗體系為基礎主動構建新框架的過程。教學中如果不能抓住教材所蘊涵的興趣因素,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就容易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庇纱丝梢?,興趣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是一至關重要的條件。興趣是入門的階梯,興趣孕育著愿望,興趣滋生著動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及認識規(guī)律,要靠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作為英語教師,要注意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chǎn)生主動探究問題的愿望。而啟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根據(jù)中學生的好奇、好勝、喜歡探究新異事物的特點。課堂教學內(nèi)容要有新意,用真情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動了“情”,繼而便有了“趣”。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標倡導自主學習,教學實踐證明,只有當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學習形式產(chǎn)生濃厚興趣時,其學習的主動性才會增強,創(chuàng)造思維才會活躍。
二、誘導參與,注重探究
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情景并不等于學生已經(jīng)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來了。那么,該如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到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呢?學生的情趣與動機在調動起后,要讓他們保持住這樣的平穩(wěn)抑或高昂,教師應當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心理上的認知沖突,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tài)。一切科學研究都是從問題開始的。愛因斯坦說得好,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F(xiàn)在,通過學習新課程理念,我已經(jīng)越來越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性,正從習慣于把問題拋給學生要求讓學生回答,轉向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我感覺這應該是一個質的變化:課堂問答應抓住學生的心理,既是語言的訓練,思維的訓練,又是心靈的碰撞,精神的熏陶。新課標下的教學就是為了促進這種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際、探討,而不是師教生學。教師應積極培育課堂探究的氛圍,立足于“交流----互動”的教學形式,突出學生自學、小組合作、組際交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去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探尋知識。中學生在學習時善于摸仿,愛說、愛唱、愛表演,學得快,學生們樂意嘗試的欲望特別強。因此可以適時地抓住時機,誘導他們積極參與,滿足他們心理欲望。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說、做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應當給學生時間和權利,讓學生充分進行思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并且讓盡可能多的說。片段三:課堂上分組討論:你是怎樣過生日的?學了本課后,你打算怎樣過好你的下一個生日。通過不斷的設置問題,誘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讓學生想說,會說,樂說,一方面深化教學主題,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三、因材施教,優(yōu)化激勵
教師的課堂提問更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對學生要一視同仁。要課堂上,教師不應冷落任何一個學生,不歧視后進生,要盡量發(fā)揮有自卑感的學生的積極性,給每一個學生以平等的關注和正確的評價,以鼓勵為主,努力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激勵他們主動地學習,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只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他們自己能親自參與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并獲得成功的機會,真正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不是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而是引導學生的思維自己走;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動手、動口、動眼、動耳,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動心、動腦。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nèi)在規(guī)律和聯(lián)系。也可采用“評優(yōu)”的辦法來激勵學生,使學生更熱愛英語,更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良好的競賽情境,以充分展示學生們的性格特征和興趣特長,是活動的價值所在。教師可以適當擴大鼓勵面,增設獎勵項目,以激勵中間層,促進差生的轉化和投入。如我在上一些活動課時,準備了一些小禮品,如鉛筆、像皮、作業(yè)本等學習用品,或者桔子、蘋果、香蕉等水果,學生們一看見這些物品都想得到它,盡管這些東西不貴,但是意義卻大不一樣。所以課堂上他們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積極地參與游戲、活動,氛圍十分熱烈。但要注意,一定要照顧到大多數(shù)同學,特別是一些差生,更應關注,哪怕他們的回答不夠完整,只要他們能開口,能參與到活動中來,就要鼓勵。
總之,課堂是教育教學改革最終的歸屬與落腳點。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就應該追求完美。“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要我們想法設法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那么我們的課堂就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我們的學生就會想學,樂學。只要我們積極地引導學生參與,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學習積極性自然就會高漲,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fā)展,這樣的課堂才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因此,我們應該不斷地探索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