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高中作文教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語文教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寫作教學的現狀令人憂慮,學生的作文水平低下,缺乏個性。
多年來,以應試為中心的作文教學導致高中生作文“貧血”、“缺氧”,甚至部分蛻變?yōu)樾掳斯晌摹8咧凶魑慕虒W的現狀:首先,不重視積累。寫作離不開素材的積累、情感體驗、生活實踐、生活感悟等,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千方百計抓課堂、抓分數,過分重視作文技巧訓練,忽視了或放棄了學生的積累,沒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其次,作文教學急功近利。高考試題一出,寫作訓練馬上轉舵,命題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隨著高考作文試題的出現大行其道。高度功利性的作文教學極大地損害了作文教學的科學性,影響了作文教學的序列性,導致十分惡劣的后果。而學生為了應付各種各樣的作文試題,會跟著老師的指揮棒走,自覺或不自覺地忽視積累日常生活的感悟。再次,教學方法因循守舊,思想保守。目前,高中作文教學在寫作指導課上,教師多側重于寫作理論、方法技巧等提倡,以應試為中心的作文教學高度技術化,學生作文與做人脫節(jié),思想與生活剝離,內容大都空泛虛假。
反觀學生的日記、書信、博客等內容豐富、情感真摯、生機盎然、富有活力,與應試作文形成強烈的反差。為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獲得“個性”與“高分”雙贏,把日記寫作引進教學就是解決目前問題的有效途徑。在通過長期的日記寫作訓練,增加學生的寫作積累,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意識、態(tài)度和習慣,讓他們具備這樣的認識和能力:“寫作和吃飯、走路、說話一樣容易”,從而逐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葉圣陶先生在他的“練習與應需相統(tǒng)一的原則”中談到:“日記的材料是個人每天的見聞、行為以及思想,概括起來說就是整個生活。我們寫日記,寫作這件事就跟生活發(fā)生了最密切的聯系?!庇终f“從日記練習寫作,這就跟現代語文教學同其步趨。由此鍛煉出來的寫作能力,必然深至著實,決不會是搖筆展紙寫幾句花言巧語的勾當①?!眲壬舱f:“不僅在課內增加作文的次數,課外也大力提倡學生搞一些寫作……寫日記實在好,要培養(yǎng)學生寫日記的習慣②。”
在生活中,就有通過寫日記出書的名人,他們的日記本身就是名著。如日本人東史郎寫的《東史郎日記》,荷蘭少女安妮寫的《安妮日記》,中國陸幼青寫的《生命的留言》等。意大利亞作家亞米契斯用日記的格式寫成的《愛的教育》,更是一本家喻戶曉的教育名著。日記這種讓人感到親切而又極其自由的寫作方式,不會給人帶來任何精神壓力,因為它要解決的是作者的內需的問題:不為任何功利而寫作,只求滿足內心的需要。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 “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讓學生日日記下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和感受,這個源泉是永遠不會枯竭的,這種寫作訓練永遠都有源頭活水。
可是不少學生常常問:日記天天寫,寫什么呢?他們往往只看到,日子只是機械的重復,今天是昨天的輪回,生活的節(jié)奏一成不變,單調枯燥,了無新意。學生的生活范圍又是如此狹窄,走出學校的圍墻,就是家庭的圍城,因此,寫日記的材料不出三天就會用盡枯竭,面對沸騰的生活,一派虛無茫然。其實這正是因為平時對自己的觀察思辨感悟能力缺乏培養(yǎng)訓練使然,一個具有敏銳的觀察感悟能力的人就會發(fā)現,生活之波滾滾滔滔,日記的材料也源源不竭。
老舍先生說“你要仔細觀察身邊的老王或老李什么性格,有哪些特點。隨時注意,隨時記下來,這樣的記錄很重要,它能鍛煉你的文字表達能力,要天天記,養(yǎng)成一種習慣,刮一陣風,你要記下來;下一陣雨,你也記錄下來。因為不知哪一天,你的作品里就需要描寫一陣風或一陣雨,你如果沒有這種積累,就寫不豐富。經常觀察生活,經常積累,養(yǎng)成一種觀察研究生活的習慣。……這樣日積月累,你肚子里的東西就多了起來?!?寫作品不僅仗著臨時觀察,更需要隨時留心,隨時積累。”
因此,孩子如果疏于觀察,懶于思考,他對生活的體察不可能是深刻的,寫起日記來就必然無話可說。同時,觀察和思考還是激發(fā)孩子動手寫日記的重要原因。勤于觀察、勤于思考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寫日記習慣,也是我們教孩子學會做人的一個重要內容,那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培養(yǎng)這種習慣呢?
一、幫助學生選取日記的素材
學生要堅持寫日記,首先一條就是教師必須教會學生怎樣選擇日記的素材,也就是寫些什么內容。針對這個問題,結合周記,讓學生從寫簡單讀后感的訓練開始。還讓學生在課余生活中或讀一本書、一篇文章,或看了一部電視劇,都可以寫寫自己的體會和感想,把自己的想法意見表達出來。同時,讓學生把白天看到的、聽到的,記下來談談自己的意見和想法,這樣一來日記便不會沒有內容可寫了,再也不必煞費苦心地胡編亂造了,而且記下的往往都是自己的真情實感。日記的內容豐富多彩,可以寫生活日記、學習日記,但是寫日記,寫的內容要真實,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無論你的意見、看法如何,都應實事求是地寫下來,不需要隱藏什么,可以盡情地表達、表露自己內心的思想感情。學生有了寫的,也就非常樂意去寫。
二、認真批閱學生的日記
學生寫日記能夠堅持,其中老師的評語占了很大分量。由于日記是自由的表白場所,很多學生把自己的困難、煩惱都寫進了日記里,希望能夠得到老師的幫助。因此,對于學生的每篇日記,教師要認真批改,用欣賞的眼光看待,用寬容的心對待日記內容,發(fā)現他們日記中的閃光點和他們生活中的困難。學生拿不定主意,幫忙出主意;學生有煩惱,談心疏導;學生做了好事,在評語中大力表揚;學生做了錯事在日記中承認錯誤,表揚他;日記中有秘密,絕對替他們保密。
對于學生的日記,認真看,寫上批語。這是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的一個很大的動力。記得上一屆學生金城龍因為爺爺去世,很傷心,自己在家里又很害怕,不知道該怎么辦。他寫了《我害怕》,日記中寫道:“老師是最好的心理醫(yī)生,她總能幫助我解決我解決不了的難題……”可見,老師的批語已經成為他寫這篇日記的理由。
三、鼓勵學生貴在堅持
寫日記貴在堅持。而往往孩子們和父母都有相同的感受,那就是很難堅持,對于學生來講,每天都是如此,沒有新花樣,寫什么呢?有什么好寫的?這正是問題癥結所在。有的孩子迫于老師和家長的壓力,更有甚者為了交差,于是不得不每天湊合一篇日記,久而久之,容易養(yǎng)成記流水帳的習慣。因此,篇幅不能太長,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內容可以多樣化,主要寫寫孩子對生活的感性認識,不一定非要記生活中發(fā)生過的真實故事,也可以寫寫他的一個偶然設想,一個偶發(fā)的感受,一個偶然的發(fā)現,一塊石頭的花紋,一種植物的種子的奇形怪狀,或是一朵云彩的變化,或是與小朋友在路上說的悄悄話。這樣,才符合孩子生活的真實,日記也顯得多姿多彩。有道是:寫日記就是練筆,全在一個"練"字上,勤學苦練,并將之持之以恒,才有可能筆下生輝。
總之,對學生來說,天天寫日記是提高文學表達能力的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能堅持寫日記,受益的并不止限于練筆一個方面,它對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分析問題、積累材料的能力和習慣,乃至加強思想修養(yǎng)等許多方面,都會有相當大的促進作用。讓“寫日記”成為影響學生一生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