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
一是時間模式:10+35。教師上課10分鐘,學生自主學習35分鐘。
二是組織模式:師生合作,學生小組合作;
三是教學“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即自主學習的三個特點、三個模塊和課堂結構的六個環(huán)節(jié)。
(一)課堂自主學習的三個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jié)奏
立體式:就是將新課程要求的三維目標立體化,將學習任務落實到每個人、每個小組,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每個學習小組的集體智慧,產(chǎn)生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思考與交流。
大容量:就是以教材為基礎,拓展、演繹、提升,通過多種課堂活動形式展現(xiàn),如:辯論、小品、課本劇、詩歌、快板、歌曲、繪畫等,倡導全體參與體驗。
快節(jié)奏:就是在單位時間內,緊扣目標任務,通過周密安排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達到預期效果。
(二)自主學習的三大模塊:預習→展示→反饋
1、預習:教師指導,小組合作
預習的主要任務是:達成學習目標,生成本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完成基本教學內容的學習和基本問題的解決,提出疑難問題,并由全班合作解決。
預習提綱引導:杜郎口中學的預習,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預習,而是教師引導、小組合作下的自主學習。
要求:教師經(jīng)過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編制出具體的預習提綱,它是以問題為主要形式的引導學生自學、思考的線索,問題一般涉及到教學的目標,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關照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等各方面。
根據(jù)教師提供的預習提綱,學生在學習小組內開始自學。
●自學
主要是獨立思考,小組內進行互助和討論。對于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每位同學記錄在預習筆記中。
● 教師的作用
①整個“預習”過程中,教師始終穿插在各個學習小組之間觀察、答疑、抽查、詢問,了解每個學生的自學情況,對于有共性疑難問題,教師及時予以點撥,引導同學順利完成預習任務。在此過程中,教師特別注意和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讓他們不要“輸”在基本教學內容的學習上。最后,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學習心得:本節(jié)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教學目標的理解等。
②教師在學生預習環(huán)節(jié)中并不輕松,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的要求和學科特點,精心設計問題的情景,設計問題的形式,設計預習的過程和方法,要充分預測不同的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困難,提出相應的對策,尤其要關注學習“弱勢群體”,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同時,為了幫助學生做好“預習”,教師還要向學生提供必要的課程資源和信息線索。
●思考
從預習環(huán)節(jié)開始,應該看到杜郎口中學的教學就已經(jīng)開始形成了濃重的合作氣氛,開始給教學烙上互助的印記,教師和學生圍繞教學內容開發(fā)課程資源,搜集相關信息是共同的、合作的、開放的、共享的,教師的共同引導和個性幫助、小組內的互助是隨時發(fā)生的??梢哉f,師生、生生交流合作,共同分享學習成果,避免了“單打獨斗”,讓學習成為共同生活、相互理解的平臺。
預習的基本成果
①學生初步形成本部分內容的學習目標;明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把握本部分內容的基本框架和相關知識;能夠自己解決教材所給出的問題;
②經(jīng)過預習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經(jīng)過整合帶入展示環(huán)節(jié)集中解決;
③學生通過預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自主性,培養(yǎng)自己獨立思考意識;
④不斷提升學生的合作、寬容、理解的良好品質。
2、展示:全員合作,激情互動
展示:“展示”與“預習”是緊密相連的。教師在學生“預習”過程中,根據(jù)學生“預習”的情況,對自己事先準備好的所要展示的“問題”進行修改和調整,然后提供給每一個學生,展示環(huán)節(jié)是生生、師生、組生、組組互動的過程,主角是學生,學生提出問題,學生討論,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教師的作用
①教師分配學習任務,一般以小組為單位,小組領到任務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自己或小組最佳解答方案,完成后,各小組展現(xiàn)提升,其他組的同學分享成果,或在某小組展現(xiàn)時受到啟發(fā),又有更好的解答方法。
②在展示的整個過程中,教師則是隱身于學生們身后的導演,他們所要做的是點撥、追問、總結點評。
●反思
通過各小組對不同任務的完成展現(xiàn)提升。課堂容量加大,原來一節(jié)課完成三個問題,現(xiàn)在能完成十幾個,原來一題只有幾種解法的,現(xiàn)在多達十幾種、幾十種;原來一節(jié)課在教師的主持下,從頭到尾,稱之為一條鞭子教法,全體學生同時考慮相同的問題,就像學生打菜的窗口一樣,一個窗口,一排好長的隊伍,如果能多開幾個窗口,不就提高效益了嗎?
●學生方面
①同學們在研究教師所給“展示”問題的基礎上,每一個小組對本組所要展示的問題進行認真研討和準備,并指派一名代表“登臺”講解或指派幾名代表共同“表演”,同組的其他同學可隨時補充,其他組的同學也可以隨時切磋甚至批駁。
②學生可以不必申請便可發(fā)言,便可上講臺講解,只要你展示的有水平,講解的有道理,你就會贏得師生的尊重甚至是掌聲。相反,在展示過程中“出了丑”,得到的是幫助和寬容,而不是譏笑。
③注意每個學生展現(xiàn)的機會,尊重每一個學生,鼓勵每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敢想、說、問、演、答,張揚個性,釋放潛能。
3、反饋:達標測評,反思提高
●反饋的步驟
①讓每一名學生梳理自己在“展示”中的所得,對自己在“展示”前沒理解的、沒想到的、沒掌握的進行查缺補漏,對自己理解偏差的、做錯的進行反思;
②根據(jù)梳理的結果進行拓展和深挖;
③總結和歸納,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
④同伴間的相互評價,同學自由結伴相互提出問題。
本環(huán)節(jié)尤其突出“弱勢群體”,進一步檢查三維目標的落實情況,盡力達到不讓一名弱者掉隊,利用好“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的戰(zhàn)略,鼓勵較弱學生在某一問題上主動向優(yōu)等生拜師學藝。
(三)課堂結構的六個環(huán)節(jié)
即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xiàn)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
●預習交流、明確目標——通過學生交流預習情況,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分組合作——教師口述將學習任務平均分配到小組內,一般每組只完成一項即可;
●展現(xiàn)提升——各小組根據(jù)組內討論情況,對本組的學習任務進行講解、分析等;
●穿插鞏固——各小組結合組分別展示情況,對本組未能展現(xiàn)的學習任務進行鞏固練習;
●達標測評——教師以試卷、紙條的形式檢查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掌握情況。
(四)杜郎口中學課堂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量化指標
1、預習交流,明確目標(5分鐘)
2、分配任務,立體教學(2分鐘)
3、完成任務,合作探究(6分鐘)
4、展現(xiàn)拔高,師生互動(18分鐘)
5、穿插鞏固,全面掌握(8分鐘)
6、達標測評,檢查驗收(6分鐘)
“預習、展示、反饋”三種課型貫穿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前一種課型是后一種課型的基礎,后一種課型是前一種課型的提升和發(fā)展,三種課型缺一不可,三種課型都占用正課時,有時是一個課時,有時是兩個課時,有時是十幾分鐘,根據(jù)具體的學習內容確定具體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