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青少年學生冷漠心態(tài)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理想和信念的喪失。應該說,青少年學生剛跨入學校生活時,是充滿熱情、有所追求的。但是,在他們飽吮學校生活中的陽光雨露,領略社會的習習春風的同時,不可避免地要碰到多種多樣的、來自各個方面的陰暗面,遇到一些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這時候,他們的心理便會發(fā)生矛盾、沖突和動搖。有的青少年學生會想,所謂"美好理想信念"原來不過如此。有的青少年學生會認為"我算看透了",熱情就會逐步變成冷漠。對待青少年學生中的這種冷漠,關鍵在于教育工作者要幫助他們確立科學的世界觀,善于全面地、科學地觀察事物,從本質上去理解問題,把熄滅了的理想和信念的火炬重新點燃起來。社會、學校中存在著一些消極的東西,并不是我們放棄理想和信念的理由,恰恰相反,正因為存在各種各樣的消極面,才會需要你們青少年學生具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滿腔熱情地為實現自己的美好理想而作出應有的貢獻。
克服青少年學生的冷漠心態(tài),教育者的一個重大責任就在于喚起他們的自尊,增強自信,促進青少年學生的自我轉化。
首先,要教育學生正確地評價自己。古人說:"人貴有自知之明"。所謂自知之明不僅表現在能如實地看待自己的短處,也表現在能如實地看待自己的長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短處,也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具有冷漠心態(tài)的青少年學生往往不能自愛自重,對自己的能力和發(fā)展的可能性估計過低,常用別人的特長來比自己的不足,自然相形見絀。因此,要教育青少年學生不能因為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存在缺陷就懷疑自己的全部能力,不但要能看到自己的不如人之處,也要看到自己的如人之處和過人之處,這才是正確的與人比較。許多事情別人能做到,自己經過努力,也一定能做到。
其次,要教育青少年學生正確地表現自己。如上所述,冷漠心態(tài)往往是由于屢受挫折而對自己的能力發(fā)生懷疑所致。因此,要消除這種懷疑,除了正確評價自己外,還要學會適當地表露自己的才能。一些心理衛(wèi)生學家建議,具有自卑冷漠心理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較大的事情。這些事情即使很不顯眼,也不要放棄爭取成功的機會。因為任何成功都會增強人的自信,任何大的成功都蘊積于小的成功之中。換言之,要通過在小的成功之中表現自己以確立自信心,來循序漸進地克服青少年學生的自卑冷漠心理。
再次,要教育青少年學生能正確地補償自己。人的心理與生理同樣具有補償能力。為了克服青少年學生自卑冷漠心理,可以采取以下兩種積極的心理補償:一是勤能補拙。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有缺陷,不背思想包袱,以最大的決心和最頑強的毅力去克服這些缺陷,這便是積極而有效的補償。二是揚長避短。生活中"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事實屢見不鮮。我們讀達爾文、康德、拜倫、培根的傳記后,就不難發(fā)現,他們的優(yōu)秀品格和一生的輝煌成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個人缺陷造成的。所以說,人的缺陷,不是絕對不能改變的,只是看我們愿不愿意改正而已。只要我們下定決心,講究方法,因勢利導,我們就可以把自己調整好。教育工作者完全可以利用這一規(guī)律,幫助青少年學生揚己之長、避己之短,以逐步增強自信,克服自卑冷漠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