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妙趣橫生的自我介紹開始
教師上課,第一印象至關(guān)重要。以前在清華附中時,我曾在高一任課,自我介紹時我故意在黑板右下角把自己的姓名寫得只有五分硬幣大小。這時一些學生站起來把脖子伸得很長,想看個明白。我說:“同學們,我很渺小,更大的舞臺留給學會知識技能后的你們。”學生一陣歡笑?!拔倚蘸值渖系暮纸M合,大都不太好聽,比如胡思亂想、胡作非為,但是胡姓教師,很幸福。”學生們又笑起來。我接著解釋,我的名字中還有“才”,為了這個字,我在繪畫生涯中又學了文學,喜愛寫詩詞散文,出版文集還加入了作協(xié)。最后一個“春”,它讓我青春永駐。盡管如此,還是有學生把我的名字讀成“胡春(蠢)才”。其實名字怎么解釋并不重要,我所做的都只是為了調(diào)解課堂氣氛,讓學生的學習有一個輕松愉快的開端。
增加課堂提問的趣味性
教學過程中,提問在大多數(shù)教師看來,直接就行。如果能把幽默滲透到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效果會更好。我曾經(jīng)這樣提問:“今天是18號,就請18號同學回答問題。”“今天是18號,星期四,18加4,22號同學回答?!薄敖裉焓?8號,請比18號少一號的17號同學回答?!边@種特別的叫號方式引起了學生的高度注意,他們生怕自己錯過了叫號。解惑同樣要講究藝術(shù),比如有學生問:“明暗的五個調(diào)子我總是不知如何過渡,是什么原因?”我回答說:“明暗過渡正如光線在一天中的變化,明暗過渡的時候,雖然沒有明顯的分界線,但卻有變化。如20:00到20:01之間,光線變化或許表面無法察覺,但每一秒都在變。明暗分界線如同‘子夜’,是明暗的轉(zhuǎn)折點。高光就像如日中天的正午,最明亮、最輝煌,像我們班的高亮同學一樣光彩照人……”這種生動直觀的解答讓學生印象深刻。將批評藝術(shù)用到恰到好處
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可避免對學生進行表揚或批評。如果處理不當,事倍功半。教師要注重表揚的藝術(shù),不妨從不同側(cè)面對更多的學生進行表揚,從而鼓勵更多的學生進步。而對于差生的批評,教師更要重理智、講方法。在課堂上,我發(fā)現(xiàn),往往坐在前半部分的學生較認真,調(diào)皮的學生則愛坐在后面搞自己的“小動作”。課間,我通常會走到后排幾位調(diào)皮的學生面前,“表場”他們:“你們頭腦靈活,膽識過人。如果你們能提高學習成績,會更加引人注目……”后排的學生一片歡欣。在批評學生的時候,我通常點到為止。有一次上課時,一個學生總在撥弄課桌上的螺絲,桌子最后快散架了,若不及時修理就不得不廢棄。我走過去,半開玩笑地說:“同學們,這位同學又弄壞了一張課桌,我想,他以后說不定能成為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的學生,你們看他對木頭如此厚愛……”看到我沒有直接批評他,這位學生反倒有些不好意思,停止了自己的不當行為。記得我在北京一所私立學校任教時,有一個班學習成績總是不盡如人意,學生個個調(diào)皮不聽話。我經(jīng)常站在他們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結(jié)果他們對我的幾項評估都是滿分。對于所謂的“差生”,教師的批評特別需要講技巧,教師不妨先順著說,之后根據(jù)學生反應進行調(diào)整,最后通過生動友善的語言將他們引入正確的軌道。
根據(jù)課堂情境巧妙選擇教法很多教師講課滴水不漏,很完整、很順利,可就是效果欠佳,因為他們只把“教案”背得滾瓜爛熟,純粹成了“背教案”,這也是不可取的。課堂瞬息萬變,有針對性地處理問題才會有效。比如曾有這樣的演出,兩位演員走上臺,由觀眾隨意出題,他們即興表演,效果極佳。教師也應是一位“綜合藝術(shù)家”,就像一個演員,能表演精彩的節(jié)目。它要求教師不但要精于專業(yè),還要多才多藝,譬如唱首歌,變個魔術(shù),畫個簡筆畫,講個故事,跳個舞,等等。我給學生上課,除了認真?zhèn)湔n,更喜歡結(jié)合課堂的變化靈活地進行課堂講解,比如將氣候或?qū)W生衣著的顏色、動作融入內(nèi)容。譬如講三原色,我會指著學生衣服的顏色進行拓展:“陳潔的紅色,王明的黃色,劉深的藍色就是我們班的基本色,其他的顏色由這幾種顏色演化而來,從此以后這三位同學更要以身作則,做好表率。”
又如:有一次我在清華附中上課,其中有20多位外國朋友前來聽課。這堂課主題為“美在其中”,教學方法上我進行了靈活處理。一上課我就用兩分鐘時間在黑板中央畫了一幅該國的風光畫,然后寫上主題,引得來賓和學生一片掌聲。然后我用幻燈展示師生作品,接下來是中國特色藝術(shù)形式的展示和制作環(huán)節(jié),我鼓勵學生采用國畫、剪紙等多種形式,充分互動,在課堂中開展各種制作活動。這時來賓提出要收藏學生作品作為紀念品,于是我和學生索性為他們臨時創(chuàng)作,最后將師生共同完成的作品贈送給他們。這種“觸景生情”貌似隨機性的教學,其實是有針對性的教學設(shè)計,效果很好。事實證明,在生動有趣的氛圍中,學生才會樂于全身心投入學習,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