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都是要學習寫作的,寫作要練基本功。寫作的基本功主要體現(xiàn)在觀察、認識、表達能力上,而觀察能力又是基礎。在作文教學中,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一提寫作文,學生就頭疼,覺得無話可寫,即使成篇也是記流水賬,平淡無味。原因之一,就是學生不善于觀察和積累寫作素材,不善于挖掘平凡事物的深刻意義。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重視觀察能力的訓練。
重視訓練學生觀察能力,對寫作有以下兩點好處:
1、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能使學生更好的發(fā)現(xiàn)和積累有意義的寫作素材。
寫文章,首先要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即讓學生創(chuàng)造木之“本”,挖到水之“源”,找到炊之“米”。如果不重視發(fā)現(xiàn)和積累,到頭來一無所獲。在我們火熱的現(xiàn)實生活中已為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關鍵是看我們能否去發(fā)現(xiàn)、去積累。善于觀察,就能沙里淘金,獲得生動的寫作材料;不善于觀察,就會在寶山而不識寶,把許多有意義的材料從眼皮底下放過。
2、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能使學生更好地準確把握事物的特征。
觀察事物只有抓住它們的特征,才能區(qū)別這一事物與那一事物的不同之處,為生動地表現(xiàn)事物打下基礎。常言道:“文貴清心”,寫文章最忌老生常談,人云亦云。大家明白的事,如果寫不出新意,就無人愛看。這“清新”之氣從何而來呢?首先要學會觀察,善于準確的把握事物的特征,逼真的再現(xiàn),給人以新鮮的感受。
觀察對于寫作既然這樣重要,那么怎樣去訓練學生的能力呢?下面從觀察的廣度、深度、速度這三個方面談談這個問題。
第一,從觀察的廣度上培養(yǎng)訓練自己的觀察能力;
訓練觀察廣度,主要培養(yǎng)學生全面觀察的能力。在我們生活中,各種事物總是相互聯(lián)系,錯綜交織的。從縱的方面說,事物的發(fā)展有前因后果,人物的性格有形成的過程;從橫的方面講,事與事,人與人之間有著種種的關系。這些人物事件錯綜交織,構成了人類社會絢麗多彩的生活畫面和激越昂揚的時代樂章。因此觀察必須廣泛、全面,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現(xiàn)狀追溯原因、由局部推及整體。比如寫一個人,除了要觀察這個人的衣著服飾、外貌特征,語言行動,還必須了解這個人的出身經歷,他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了解當?shù)氐娘L俗習慣,這樣才能準確的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說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描繪出鮮明的人物形象,假若是寫一件事,除了要觀察這件事的經過,還要弄清它的前因后果,才能深刻揭示事件的意義。
第二,從觀察的深度上區(qū)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訓練觀察深度,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深刻揭示事物意義的能力。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思想認識是文章的質料,有質料是首要的,沒有質料,如何寫?”。意思是文章的靈魂。立意新,就能別開生面,窺見蘊蓄的思想,領悟到深一層的道理,進入一個新境界。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有意義的材料,就像未經雕琢的璞玉,表面極為平凡,常常不被人注意,假若沒有深刻的觀察能力,就不能從平凡的事物中挖掘出它不平凡的思想意義。
第三,從觀察的速度上培養(yǎng)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
訓練觀察速度,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是練習寫作的一個重要因素。一些事態(tài)度化急劇,不允許我們從容不迫慢慢觀察,必須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在短暫的時間內,迅速看清細節(jié),把握其特點,才可能具體生動地表現(xiàn),使讀者從中受到鼓勵和教育。所以,在寫作教學中,必須加強培養(yǎng)敏銳的觀察力的訓練。
以上這些,只是訓練觀察能力的方式、方法問題。要提高觀察能力,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不能忽視,就是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審美情趣,掌握了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有了高尚的審美情趣,才能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質,分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愛憎分明地給予贊頌和鞭撻。觀察的角度和審美情趣不同,對事物的認識就截然不同。比如:有的人把勤勞簡樸看成美德,有的人把它視為小氣;有的人把做好事看成助人為樂,有的人認為是出風頭??梢姡岣哂^察事物的敏銳力和深刻性,并不單純是思想水平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有樹立崇高的理想,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才能使自己的觀察能力從根本上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