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
時間:2016/3/24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化學教學;實踐
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能力是隨著探究活動的經歷不斷發(fā)展和提高的,所以老師大可不必要學生一下子達到很高的探究水平,可以在教學中對探究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逐步去訓練,然后加以綜合,先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將來的學習中能運用探究去學習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逐步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下面就探究式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使用談一些個人的做法。
一、將“裸露”知識“包裝”,誘發(fā)探究
在課堂教學中,將裸露知識包裝起來,就是要通過探究式教學讓學生自己去獲得知識,就是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與發(fā)現的主宰者,并在每次參與過程中實現自主性、生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比如:在教學(二氧化碳的性質)時,我就將所要傳授的知識“包裝”起來,通過一則報道:意大利有一“死狗洞”,游客牽著小狗進入洞內,小狗會暈倒在地,而人卻能安全出入。后來,科學家波曼爾發(fā)現洞內濕漉漉的泥土中冒著氣泡(二氧化碳)。學生閱讀后,就會感覺到很奇怪,讓學生發(fā)生興趣,誘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這時學生就會去思考為什么會這樣呢?這時提醒學生今天主要要學習的是二氧化碳的性質。然后讓學生通過這則報道去猜想、討論二氧化碳的性質(提示:聯想氧氣的性質)。過一會兒,請不同組的同學發(fā)表他們討論的結果。通過這一過程發(fā)現學生有很多的猜想,比如:二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也有同學質疑有毒為什么人沒有死?也有同學認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甚至認為水中能產生二氧化碳,像這樣的猜想有很多。至于哪些猜想正確并不重要,因為對于任何一種新的事物、新的現象都有可能。接著就學生的猜想加以指導,找出幾個猜想,例如二氧化碳有沒有毒?密度比空氣大還是???是否可溶于水等讓學生嘗試著設計實驗,去探究這些猜想的準確性。整個教學過程,老師只是起到了引導、點撥、糾正、總結的作用,自始至終使學生參與整個知識獲得的過程,使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聯系,從而使他們面對實際問題時,更能激活知識,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二、將“已學”知識“遷移”,深入探究
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好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能力,對學生“已有”知識的“遷移”。認知理論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不是從空白開始的,已有的經驗會影響現在的學習。深入的去探究對實現新知識的教學,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歸納、推理、總結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尋找知識間的聯系,發(fā)現知識間的規(guī)律,提高他們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自學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運用好知識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將“理論”知識“生活化”,實踐探究
在過去教學中,老師只講授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學生也習慣的接受知識,很少會與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去聯系,知識為傳授知識而教學。而實際上不同的學科,所傳授的知識或多或少與生活有一定的聯系。像化學知識有很多都可以與生活聯系起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到來,更應該將“理論”知識“生活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對知識主動的學習、探究。
比如:在教學影響提鐵生銹的條件這一知識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看一些鐵制品生銹的圖片,再讓學生了解每年因生銹而損失鐵的量的巨大讓學生感受到資源的浪費,認識到防止鐵生銹的重要性。老師此時引導學生要防止鐵生銹還要從影響鐵生銹的因素著手,這時,讓學生尋找一下日常生活中經??吹侥男〇|西容易生銹,猜想一下是什么因素讓鐵生銹了。學生經常會回答到鐵釘、自行車的鋼圈、鐵鍋等容易生銹,然后讓學生分析、研究一下這些東西往往會與什么物質接觸,猜想、假設、模仿這些鐵制品接觸的環(huán)境去設計實驗,自主探究知識,老師隨時引導盡可能讓學生去發(fā)揮,通過實驗、分析、比較得出最終的結論,老師加以評價,小結。當學生認識到影響鐵生銹的因素后,可以讓學生設計幾個防止一些鐵制品生銹的措施,同時與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些鐵制品所采取防銹措施比較,設計的是否合理或兩者有什么相似之處,判斷分別利用了什么原理。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最終達到了教學目的。
四、讓“枯燥”知識“情景化”,多手段探究
現代社會已進入了信息化時代,教學也可以充分利用現代的高科技,讓枯燥的知識變得更形象、生動、情景化,通過多種手段,從多角度去探究知識,使教學變得更具有活力。
比如:在教學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一課時,很多老師簡單的就按書本上的內容講解或讓學生閱讀等,使知識變的單調、枯燥。而實際上可以讓教學變得更精彩、有趣、富有吸引力。這些知識跟我們的健康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應該重視它的教學。實際上這些知識對于學生并不陌生,在電視的廣告中經常會看到,日常生活也常會聽到。所以在教學時,可以將一些廣告稍做修改,通過多媒體技術再播放給學生看一下,讓他們身臨其境,讓學生體會到這些知識的重要性,由此讓學生思考某種營養(yǎng)多了會怎樣?少了又會怎樣?然后通過網絡馬上進行查找探究,更多的了解有關它們的知識。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知道身體出現什么情況,應該補充什么營養(yǎng)更合理。
當然,不同的知識可以采取不同的手段,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究。比如學生對卡通的電影、小品、相聲、游戲等比較感興趣,那么在教學中也可以嘗試著將一些知識編輯成卡通的小品、故事、相聲等,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即輕松又能學到知識,何樂而不為呢?教學的方法很多,手段很多,這就需要老師去充分的探究、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