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教育專家研究發(fā)現,幾乎所有學習成績不理想的中學生在平常的學習當中都存在“不會學習”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學得累!
好多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能夠輕松取得非常好的成績,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都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中不講究方式方法,往往表現為學習特別吃力,相比其他同學努力程度也差不多,但就是成績上不去。
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效率低!
是否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能否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中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往往對于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足夠的重視,最終的結果就是學習時間并不少,但是學習效率非常低。
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勁頭差!
許多學生成績不能進一步提高,根本的原因在于“學習勁頭差”,也就是“不夠努力”。出現這樣的現象,往往是由于學生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沒有足夠的動力。自然成績也就不能進一步快速提高。
因材施教,對癥下藥,系統(tǒng)化學習能力培養(yǎng)
“個性化輔導”四大特色
制定學習策略
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只是表面現象,每位同學具體的原因都不一樣。同樣,希望成績快速提高,也必須本著“因材施教,對癥下藥”的原則,針對性地選擇、開展輔導,才能夠受到滿意的效果。我們通過大量的輔導經驗研究總結,得出影響中學生成績提高的、最常見的6大要素(分別是不夠努力、基礎較差、缺乏方法、粗心浮躁、心理壓力和無計劃性)。在此基礎上,我校每一位入學學生,由指導老師通過“學習診斷”對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況進行系統(tǒng)分析,對上述6大要素按照重要程度及相互之間的關聯性做出“確診”判斷,然后再針對性的制訂相應的改善計劃與輔導重點及先后順序安排。這項工作我們稱為學習策略制訂。
傳授學習方法
“講題”與“講方法”粗略看起來沒有太大不同,但是通過認真深入分析,我們發(fā)現許多老師、學生都把“講題”當成了“講方法”,同時還發(fā)現自己會“方法”的老師很多,但是會把“方法”高效率的傳授給學生的老師很少。那么“講題”與“講方法”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為什么老師有“方法”卻講不出呢?怎樣做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老師的“方法”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在教學當中不斷總結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在講解中能夠從個性問題當中提煉出共性的解決方法并且要啟發(fā)引導學生深刻理解、運用掌握就是我們通常所謂的“講方法”。在此基礎上,我們總結出了一套規(guī)范性的“傳授方法” 的步驟,對所有指導老師進行強化培訓,并且作為授課硬性要求進行貫徹,從而確保能夠高效率的為學生“傳授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
管理學習過程
學習成績是學習的結果,想要取得好的結果,就必須從控制學習過程開始。也就是如何確保學生按照已訂的提高策略與計劃,合理的開展每一天的學習,合理的利用每一天的時間,循序漸進,不斷地掌握新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好的學習習慣。這個過程是漫長的,其中的專業(yè)性很強。我們稱其為“學習過程管理控制”。我校在積累了大量的中學生輔導經驗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出了一套“學習過程管控手冊”,每位入學的學生,都有一本相應的手冊。用它來對學生的每一天學習做出規(guī)劃,對學生的每一個改變作出記錄,指導老師也能夠更好地把握指導方向與輔導進度,從而達到科學規(guī)范的控制學生的學習過程的目的,最后取得良好的輔導效果也就水到渠成了。
注重主觀輔導
經過我們大量經驗積累及調查研究發(fā)現,由于中學生處于特殊的生理、心理時期,大多數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最主要的因素往往都是“主管方面”的因素。例如: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勁頭不足、缺乏學習興趣、心理壓力過大等等。然而無論在我們傳統(tǒng)的學校教學當中,還是各種課外輔導班、家教,幾乎全都是側重對所學知識的講解,很少專門針對學生主管問題進行輔導。沒有真正做到“對癥下藥”,輔導效果自然一般。我校在職的指導老師本身都參加過正規(guī)的“教育心理學”系統(tǒng)理論知識的學習,并且在我校正式上崗之前,還要經過大約1個月左右的、專門針對學生主管問題輔導的系統(tǒng)培訓。工作過程中我校還定期舉辦“輔導經驗交流分享會”、邀請資深中學生心理問題研究專家對教師進行培訓等。從而確保我校老師能夠在輔導學生知識、方法的同時,有效的幫助學生改善主觀方面的問題,輔導效果自然十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