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評教作為學校內(nèi)部保障教學質量的一個手段,受到了廣大高校的青睞。然而,高校行政部門在實施學生評價的過程中,管理主義的傾向大行其道,評價的教育價值常常被蒙蔽。由于管理上的簡單化和對評估結果的濫用,致使學生和教師,尤其是學生,都很少從這一制度中受益。
分數(shù)遠不及建議重要
目前國內(nèi)學生評教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管理上和認識上的。
第一,管理上的異化。學生評教制度作為學校行政部門的一項管理手段,管理方處于權利的強勢一方,從而放棄其在學生評教制度中理應發(fā)揮的中介功能,轉而簡單地把學生評教當做利用學生管理教師的方式、手段。把評估結果和評優(yōu)、評職稱、甚至是提升職務等簡單掛鉤,使其失去它原有之意。致使學生和教師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發(fā)生了質的變化,出現(xiàn)一些奇怪的現(xiàn)象:老師拿給學生劃考題、給學生考試通過等方式來變相地“賄賂”學生,以便讓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給自己打出好成績;而一些學生也由于擔心考試成績問題,不敢給老師打低分,甚至整個班級的學生也會形成攻守同盟,集體給老師打出好成績,以求老師能在批改試卷時寬松,給予他們通過。
這雖然不是普遍現(xiàn)象,但也并不是聳人聽聞。就連新創(chuàng)的中國大學的楷?!愀劭萍即髮W也出現(xiàn)教授為獲得高的評分而在作業(yè)和分數(shù)上討好學生的情況。在一些學校這可能已經(jīng)成為一些老師和學生心照不宣的潛規(guī)則了。這樣大家都得到自己想要的,自然就相安無事。但是制度設計用以提高教學水平、保障教學質量的目的卻并沒有達到。
第二,結果不能得到很好地利用。學生評教的中心是傳達學生對老師教學過程的評價,促使老師借助學校管理來了解自身教學的情況;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學校借管理的力量來督促老師認識自身在教學中的不足,推動老師提高自己,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培育優(yōu)秀人才。
但是目前一些學校的學生評教并沒有建立起這種良好的溝通。學生評教往往只是被作為一種學期末的硬性工作,被作為考核教師的一項指標來運作。在一些學校,學生評教的結果大多看到的是一些冷冰冰的分數(shù),而較少有對教師教學不足的分析和建議等。這種方式不但達不到讓教師了解自己教學真實狀況的目的,反而會帶來一些不正當?shù)母偁?。如分?shù)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老師之間的攀比,但帶來的并不是正效應的合理競爭,而是分高就覺得高高在上,分低則投機取巧、想方設法地利用一些規(guī)則漏洞或者違規(guī)操作把分數(shù)提高。
其實,學生評教中分數(shù)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那些對教師教學不足的分析和建議。只有這樣才對教師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提高教學質量有幫助。現(xiàn)實中評估分數(shù)之所以被看重的唯一原因就是它被用作對教師業(yè)績進行定量評價的依據(jù),但是如果沒有其他相應制度的配套和保障,這對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是沒有一點好處的,甚至會產(chǎn)生負面影響。
第三,教師和學生的漠視和反感。由于管理上的簡單化和對評估結果的濫用,致使學生和教師,尤其是學生,都很少從這一制度中受益。他們在自己的學習過程中并沒有感受到自己對老師的評價起了什么作用,久而久之學生評教就會被認為只是一種形式主義的表現(xiàn)而已,自然認為自己的評價并沒有體現(xiàn)出什么價值,當然也就不愿意認真評分。就老師而言,他們并沒有感覺到管理者是想通過這一制度來幫助他們提高教學水平,而更多的是感覺到把學生評教當做評價他們業(yè)績的一個指標,借助這一制度來對他們進行壓制性的管理。自然也就不是完全心甘情愿地、全身心地去改進自己的教學水平了。
第四,激勵不夠,作用有限。有一些學校雖然反饋了學生對老師的評價結果,即通過合理、順暢的形式讓老師了解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但是管理方只是單單地希望教師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提高教學水平,而忽視了他們在這一過程中應該發(fā)揮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
對成員的激勵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也是管理方義不容辭的責任。當下,學校對評價較差的教師多為懲罰,而少有幫助和其他激勵措施,如在學習提高的經(jīng)費和機會方面給予幫助和支持。這種單靠教師的自覺性和自我能力來提高是相當有限的,管理方還應承擔相應的責任,以幫助他們提高。
急需解決的是管理問題
以上“迷途”環(huán)環(huán)相扣,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管理束縛了人,人漠視管理,致使學生評教不可能實現(xiàn)其本真的意義和價值,而被衍生的價值和意義所代替,而且打著有助于教學、有助于老師、有助于學生的幌子大行其道,還把人束縛其中,使人忘記自身,徒勞地為實現(xiàn)制度而奔波。學生評教雖然被制度化,但是實施中卻沒有重點關照其邏輯起點,也沒有很好地從其結構關系來入手實施,因此也就沒有完成制度設計時所要實現(xiàn)的目的,反而成為一項束縛人的制度,使人異化為制度的人。
在整個學生評教過程中,學生、教師和管理方是一個緊密聯(lián)系的整體,任何一方的脫節(jié)都會使這一制度被異化。既然管理方把學生評教作為一種制度,那么管理方就應該在如何使這一制度更加有效上好好下下功夫。筆者認為,目前最為重要的是改善學生評教的管理。
首先,管理方應該正確認識學生評教的價值和作用。管理方在學生評教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其態(tài)度、工作思路和實施方式都直接影響到整個學生評教工作的走向。學生評教的目的是提高老師的教學水平,保障教學質量,一切和學生評教相關的配套制度都應該以不沖突或者有助于這一目的的實現(xiàn)而存在。否則,就應該加以調整。
其次,管理方應該在調動學生和教師二者的積極性上下功夫。這就需要加大學生評教的宣傳力度,通過多種渠道宣傳學生評教的意義和價值。更為重要的是一定要讓學生在教學中體會到這種評教的價值,體會到教學的改進。同時,也要讓老師清楚,管理方看重的是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不僅僅是把學生評教當做一個衡量他們業(yè)績的工具而已。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在學生評教工作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是管理上的問題,沒有一個認識正確的管理、沒有一個良好激勵手段的管理,無論是評價指標的科學化還是方式上由電腦代替手工等都只能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舉措,而不能真正實現(xiàn)學生評教提高老師教學水平、保障教學質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