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是影響新課程改革能否順利推進的關鍵因素。一線教師之間相互的聽課、評課對于幫助教師改進教學,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之間相互的聽課評課是中學教師重要的教研方式,不同于評價性的評課,目的不在于給上課的教師或者所聽的課給出等級,而是通過聽課、評課活動,學習別的教師(授課教師和評課教師)在教學設計、課堂處理等各方面好的做法和經驗?!÷犝n、評課要聽出特點,抓住實質,評出水平,令人心悅誠服,發(fā)揮出聽課評課的多項功能,并非是件易事。“善觀察者可見常見人所未見,不善觀察者入寶山空手而回?!?
聽課、評課需要解決三個基本問題:聽什么?怎么聽?怎么評?
一、教師聽課聽什么?
聽課一方面要聽教師的教學過程,了解教師的教學能力;一方面看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實際的教學效果。包括以下幾個具體內容:
1.聽教師的基本功。教師的基本功包括:教師的教態(tài)是否自然親切;運用教具是否熟練;實驗操作是否規(guī)范;語言表達是否準確流暢;講解是否清楚明白;問題設計是否得當;板書設計是否合理;教師課堂應變是否及時,對學生的表現(xiàn)評價是否到位……等等,這些內容無一不在教學過程中得到體現(xiàn)。這些內容無論是好的表現(xiàn),還是需要提高的地方,都是有心的聽課教師研究教學基本功的好素材。尤其是聽某些基本功突出的教師講課,更是對聽課教師幫助極大。
2.聽教學理念及教材處理能力。通過聽課,結合整個教學過程,可以知道教學目標是否達到,重難點是否到位,教師對教材的選擇、處理是否到位,了解教師的教材處理能力。此外,教師的創(chuàng)新能力,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都會在教學過程中得到體現(xiàn)。這些內容在評課階段在進行相互交流,就能夠很好的了解教課教師的備課思路,實質上就是在參與評課的教師之間以該課為范例進行了如何進行備課的研討?!?
3.聽學生活動的設計與組織。是否設計學生活動,學生活動是流于形式還是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設計能力。而學生活動是否流暢,活動過程中對學生的觀察、指導;意外情況的處理體現(xiàn)了教師的課堂控制能力?!?
4.看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教學效果的好壞,取決于學生的學習情況。北大附中的康健校長提出聽課一定要看學生的臉,就是這個道理。一堂課,學生是死記硬背還是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學習過程中,學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維是否活躍;學生的練習、板演過程,思考、討論過程,都體現(xiàn)了教學效果。例如,教學過程中學生都能夠做對某道習題,但一種情況是學生不假思索,提筆就答;一種情況是學生需要思考,甚至查閱本節(jié)課的筆記才能答題,這兩種情況就體現(xiàn)出不同的教學效果。第一種說明習題的選擇不合適,學生本來就會,教學對該生幫助不大;第二種情況說明本節(jié)課的教學對學生有幫助。這些內容只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才能夠發(fā)現(xiàn),因此在聽課時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僅要看學生的表情,還應該換位想一想,如果我是學生,能否聽得懂、學得會。只有如此,才能有效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而這正是教師如何能夠在教學設計中很好的體現(xiàn)“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 教學理念的基礎。
二、教師聽課應該怎么聽?
1.聽課的準備工作。聽課應該了解講課教師的教學內容。對這部分教學內容的大綱要求、教材內容等心中有數,甚至可以在心中構思出教學設計。這樣,聽課時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材處理等都能及時反映,有助于聽課記錄、發(fā)現(xiàn)問題和及時提出教學建議。
2.記實錄。聽課應該做課堂紀錄。雖然不可能要求聽課教師把整個教學內容完成記錄下來,但是教師的教學過程,應該完整地記錄下來。尤其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點環(huán)節(jié),應該記錄的比較詳細。這樣,能夠對整節(jié)課有一個整體的認識。課堂實錄的內容一般包括:①時間、學科、班級、教師、課題;②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內容、方法等);③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安排;④學生活動情況;⑤教學效果。
3.做點評。聽課要特別注意動腦筋思考,對課堂教學過程的情況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給出初步的分析和判斷。對教師的優(yōu)點、發(fā)展點(可能講的并不好,但是體現(xiàn)教師的某些潛在的優(yōu)點;或者經過調整完全可能成為本節(jié)課亮點的內容)、不足、改進建議以及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問題,都應該及時地記錄在聽課記錄的相應位置,以便評課時交流。教學點評的內容一般包括①教材處理與教學思路、目標;②教學重點、難點、關鍵;③課堂結構設計;④教學方法選擇;⑤教學手段的運用;⑥教學基本功;⑦教學思想;⑧教師本節(jié)課教學發(fā)展點。好的聽課記錄應是實錄與點評兼顧,特別是做好課堂點評往往比實錄更重要?!?
其中教師本節(jié)課教學發(fā)展點的發(fā)現(xiàn),是聽課聽出精彩的關鍵。教師間的聽課在于從所聽的課中獲取優(yōu)點,或者把問題作為自己今后教學需要注意的地方,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或者如何解決某些問題對于聽課教師更有價值。例如:某次聽課,課的設計乏善可陳,教師的表現(xiàn)也不盡人意。但是我們在聽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該教師的語言表達有一定特點,如果加以發(fā)揮,可能成為該教師的教學特色,在評課時我們給教師提出建議,該教師很受啟發(fā);同時聽課教師也對如何處理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表達有了更深的認識。再例如:某校舉辦優(yōu)質課評比,該?;瘜W教研組長上的一節(jié)課受到了好評。其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處理的不太理想,教師提出問題“如何使加入碘水的淀粉溶液褪色”,前3個學生提出的方法雖然各不相同,但是都是正向思維,圍繞除去碘做文章。而第4個學生提出的方法卻是如何除去淀粉,教師表揚了該生,卻忽視了該生與其他學生相比,思維上的變化,而這正是學生發(fā)散思維的體現(xiàn),如果教師就這一點展開,將能夠把教師設計該課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主旨發(fā)揮得淋漓盡致。這就是這節(jié)課的一個發(fā)展點,我將其記錄下來,在課后的交流過程給教師提出建議,該教師擊節(jié)叫好?!?
4.課堂觀察,群策群力?,F(xiàn)階段,很多學校的教師正在探索一種新的教學研究方式---課堂觀察。課堂觀察實施的三個步驟:課前會議、課堂觀察、課后會議,明確體現(xiàn)課堂觀察倡導的聽課方式一方面要求教師的聽課符合前面所提的第1條——聽課要有備而來,另一方面由于課堂觀察是小組集體活動,分工合作,這樣幾個教師同時聽一節(jié)課,每人關注一個方面,就可以很好的解決單個教師聽課很難把一節(jié)課各方面都關注到的問題。課堂觀察應該成為一種重要的校本教研活動形式?!?
三、怎么評課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1.評課的技巧。講課教師都希望別人對自己的課做出評價,但肯定不愿意成為“批判會”的主角。因此評課時應該注意方式方法,把握激勵性原則。著眼于看到教師的成績,著眼于其在教學上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真誠地、發(fā)自內心的賞識其課堂教學的精美之處。首先應該對課的長處充分肯定,明確指出優(yōu)點,不能含含糊糊。簡單的說好,并不能得到教師的認可。評議時,采用像擇取影片中精彩特寫定格鏡頭那樣,回放課堂實錄,肯定長處,在欣賞、評議的同時對課堂教學進行理性分析。
對于缺點和不足也應該有技巧的指出,評課時要考慮教師的心理承受能力,根據教師的具體情況,選擇含蓄、客氣的方式,還是坦率直白的方式?!?
2.評價要一針見血,指出、指準教師的問題。評課講究技巧,不代表不指出講課教師的問題。講課教師不怕聽課教師提意見,關鍵是指出的問題要到位,一下指出講課教師的關鍵問題,講課教師就會心服口服,聽課教師后面給出的建議才容易被教師接納,通過評課幫助教師改進教學,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的目的才能達到。
分析要有高度。在評課階段不能就課論課,不應該就授課教師在教學過程某些細節(jié)處理大做文章,如板書書法如何、教態(tài)、聲音等等。應該從教材的整體性上幫助教師理解、分析教材,從教法、學法的角度對教學過程進行分析,應該結合外校、外地的優(yōu)秀經驗和值得吸取的教訓,給教師理性認識上的提高?!?
例如在一節(jié)高三復習課的備課過程中,教師圍繞高考的熱點內容: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及正誤判斷設計一節(jié)課。第一次試講,教師從學生對高考題的向往引入內容,讓學生去總結在他們學過的離子反應中有哪些是受到反應物量的影響的,最后總結出有哪些類型。評課時我們指出該設計只是讓學生掌握了這類離子方程式的分類,屬于低層次的知識整理,而高三復習應該注重方法的培養(yǎng)。教師應該在解題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給學生方法,并且能夠運用方法去解決一類問題。教師很受啟發(fā),根據評課的建議又進行了多次試講和修改,最后從思維方式入手,提出離子方程式書寫中的“定1法”,該研究課得到了聽課老師的一致認可?!?
3.應該給出有效建議。評課的最終目的是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提高教學效果。評課教師不能一味地指出問題和不足,還應該結合前面的評價,給出必要的改進意見,讓授課教師體會如何改進自己的不足。條件許可的話,可以和授課教師一起改進教學設計,并進行教學,在教學實際中進行驗證。事實勝于雄辯,經過這樣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們的教學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例如:某位教師講《元素周期律》,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月歷引出周期性,然后引出課題進行教學。而實際上學習元素周期律的目的在于能夠應用元素周期律解決問題,應用元素周期律的關鍵在于對周期的理解。該教師只是利用月歷引出周期性這個詞和課題,沒有幫助學生建立周期的概念,體會周期的含義。評課時,我們對該教師提出建議,將該引入的素材作為教學的主線,充分發(fā)揮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許多周期的例子,使學生能夠從這些例子中體會周期的含義,從而遷移到元素周期律,最終能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應用元素周期律。教師和我們一起修改教學設計,在后面的班級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再例如:某校三位教師準備高三的復習課,一位教師講習題課,一位教師講乙二酸性質檢驗,一位教師講碳酸鈉純度的測定。聽課后,我們發(fā)現(xiàn)這三節(jié)課的素材分別對應中學化學實驗中的定性實驗設計、定量實驗設計和實驗題的解題思路,如果將這三節(jié)課圍繞這三個主題展開,就可以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教學體系。就建議教師將課的設計統(tǒng)籌安排,作整體規(guī)劃。在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中,突出方法指導,找到這一類課的共性,教會學生方法,培養(yǎng)學生能力。如定量實驗原理的分析不同于常見的性質驗證、氣體制備等定性實驗,除了對反應原理進行分析,更重要的是推導并真正理解定量實驗的計算公式。其中《碳酸鈉純度的測定》這節(jié)課就建議教師緊緊抓住定量實驗的特點,帶領學生分析實驗。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深深體會到原理分析,尤其是對計算公式的分析是定量實驗解題的關鍵所在,很好的達到了難點突破的目的?!?
教師在聽課、評課過程中,要善于記錄、總結、整理,挖掘教師的優(yōu)點和發(fā)展點,給出中肯和有效的建議,使被聽課的教師有所思,有所得,做到“聽出精彩,評出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