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同類別學生的教法——如何進行分層教學
時間:2016/3/12
不僅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實際選擇教法、布置作業(yè),還因材施“助”,因材施“改”,因材施“考”,因材施“分”,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從而達到總體教學目標。信息技術上機輔導教學,其目的是在鞏固所學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鍛煉并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分層次教學手段,將學生分為好、中、差三個層次,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求,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個發(fā)展,為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信息素養(yǎng)提供了條件。
一、課堂教學目標分層,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求
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一位學生通過自己怕努力都能實現(xiàn)預訂的目標。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更好地發(fā)揮潛能,教師應結合他們實際,設計合理的分層目標,既讓優(yōu)等生吃得飽,又得讓差生吃得了。
由于在教學中對差生實行“低起點”教學,自然就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改變其自卑和落后的心理。為實現(xiàn)差生轉化創(chuàng)造了條件。隨著教學活動層次化的由低到高的發(fā)展,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能力相應地得到了提高,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各自的發(fā)展。
如在漢字輸入的教學中,由于差生動手能力和理解能力差,因此教師就可以要求這部分學生只要掌握基本拼音輸入法,能正確輸入漢字即可;而中等生則在掌握基本方法基礎上有所提高,對每分鐘輸入的漢字數(shù)量有一定的要求;對優(yōu)生則要進一步拓寬知識的深度、提高知識的難度,達到靈活運用目的。在掌握拼音輸入法的同時,進行五筆輸入法的練習,很好地發(fā)揮了學生的潛能。
二、教學輔導分層,滿足學生的個性心理發(fā)展要求
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學習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并且這項任務應貫穿教學的始終。對優(yōu)生應以他們自學為主,偶爾進行一些學法指導,盡可能地放手培養(yǎng)他們自學能力,還可能給他們提供當“小老師”的機會。
而對差生,則應領著他們學、適時啟發(fā)點撥,幫助他們獲取知識。并且利用優(yōu)等生輔導中差生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學習效果很不錯。
學生特別喜歡玩電腦游戲,我就給電腦裝一些練習字法的游戲,另外再裝一些練習鼠標的游戲,如:Windows98自帶的紙牌、掃雷等,這些游戲既能滿足學生的愛好、興趣,又能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更能培養(yǎng)學生操作電腦的基本技能,一舉三得。就可以把異質的同學分在一組,讓好的學生邊練習邊幫助接受慢的同學。
繪畫軟件比較容易學習,讓學生從比較容易的學起,而且是從興趣方面擊起他們的求智欲,這是一種把興趣和學習結合的一種好方法。而且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還能培養(yǎng)他們美的情操!
教學中,可以先讓優(yōu)等生通過多媒體教學軟件系統(tǒng)作學生示范操作,然后其他學生動手實踐,在其它同學動手實踐繪畫的的這段時間內,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則在老師的輔導下利用自主探究式學習方式學習:填充色彩、在繪畫中插入藝術字等的操作。
優(yōu)等生已經掌握了解這些步驟和使用方法,再讓他們去當“小老師”,輔導其他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這樣根據(jù)不同層次的輔導練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在身心愉悅的環(huán)境中掌握了應用信息技術的知識。
三、教學評價分層,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由于學生因個性差異而進行了不同層次的學習,因此評價他們的標準也應不同。在演示文稿教學中,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是按如下標準來評價的:能在文稿中輸入文本,插入圖片就是合格;而既能完成文本的輸入、圖片的插入,又會做超鏈接者為良好;在此基礎上制作出聲文并茂,具有動態(tài)效果的演示文稿評價為優(yōu)。
這樣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有利于學生在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感受信息文化,增強信息意識,內化信息倫理,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在計算機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次教學手段,班內分層教學整個課堂自始至終三個層次學生的思維都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這樣的課堂就形成了一個良好的正效應場,各類學生互相激勵、啟發(fā),共同進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