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信息傳播的基本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因此,學好語文對獲取新的知識,實現(xiàn)教育目標,全面促進學生素質發(fā)展,乃至于提高中華民族素質,都有著重要的意義。隨著計算機、網絡等現(xiàn)代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已越來越多地走進中學語文課堂,為深化教學改革,培養(yǎng)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的現(xiàn)代素質,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提供了嶄新的天地。它對于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方法的組合,教學手段的運用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將結合語文教學,談談現(xiàn)代技術媒體在其中的獨特作用。
著名教育學家皮亞杰曾經說過\'兒童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也不是被動的接受環(huán)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的支配\'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便會引起大腦皮層的興奮,促進各種智力因素的發(fā)揮,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具有聲情并茂、視聽交融、動靜交錯、感染力強的特點,集文字、聲音、圖象、圖形于一體,它在處理圖文、動畫、視音頻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學生視聽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如《日月潭》一課,是一篇地理知識的說明文,主要描述了臺灣著名的風景區(qū)-日月潭的美麗景色。但是,課文中所提及的我國的臺灣省、阿里山、日月潭都是學生未曾到過的,那秀麗的風光、童話般的仙境更是許多學生難以想象的,在教學中如果只出現(xiàn)課文插圖,就很難喚起學生的感覺美,難以激起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取得的教學效果將會十分有限。于是,如果能夠上網收集臺灣省、日月潭的圖片資料,在設計、制作多媒體課件時,利用多媒體能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進行綜合處理和強大交互式的特點,向學生展示臺灣省的地理位置、名勝古跡和美麗的日月潭,讓他們看到清晨的日月潭飄著薄霧;中午的日月潭美景清晰;雨中的日月潭一片朦朧;把學生帶到了令人向往的臺灣寶島,領略著風光無限的日月潭,刺激著他們的視、聽覺神經,令他們目不暇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一開始就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發(fā)出眾多的感嘆:\'哇,多漂亮,日月潭真美呀!\'\'這么美麗的日月潭!要是我們能去就好了!\'由此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了要了解課文、學習課文、探究課文的欲望。這種教學效果是一般插圖絕不能達到的。因此,適時地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靈活地運用電教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渲染氣氛,制造氛圍,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使他們更加興奮,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求知識的欲望就更加強烈,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則必然使學習過程趣味盎然,學生自然愛學、樂學,樂在其中。
二、喚起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主體地位
大家知道,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決定。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接受者,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即處于被灌輸?shù)臓顟B(tài)。教師通過黑板、教具模型、幻燈等媒體向學生展示各種信息,在講臺上講解、示范,學生在座位上吸收、記憶,課后抄寫、背誦,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舊式的教學方法,只是把學生當作教育對象看待,沒有看到人是主體,具有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自主性,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只能培養(yǎng)出一批照本宣科的\'書呆子\'。而現(xiàn)代技術教育手段,能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育形式,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習情境。在這樣的交互式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可以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從而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去研究。學生在這樣的交互式學習環(huán)境中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師安排好,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自身特點,采取不同的、適合自己的方法主動地去學習,可以指導學生利用網上豐富的資源進行相關問題的討論,可以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一些線索(比如搜索哪一類資料,從何處獲取有關的信息資料),讓學生圍繞主題自己去查詢、獲取、處理資源。學生通過雅虎中國、新浪少兒、搜狐等有名的\'搜索\'引擎網站,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學會網上在線自學,發(fā)揮遠程教育的優(yōu)勢,提高學習能力。還可以通過網上聊天室留言本、E-mail、BBS等方式與他人交流溝通,向他人尋求幫助,探討學習和生活上的一些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他們不僅能學會教師教給的基礎知識,而且懂得怎樣去獲取知識,具有在信息時代獲取知識、探求知識的能力?!镀咸褱稀肥且黄v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讓學生知道新疆葡萄溝的特色和葡萄干的制作方法。為了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優(yōu)勢,突出學生的認知主體地位,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可以發(fā)動同學們都來動手動腦,一起查找資料,把課文的教學要求、教材說明、學習方法、課文的朗讀錄音、生字的音、形、義、重點詞句和段落的分析、課后練習以及新疆、吐魯番和葡萄溝以及葡萄溝盛產的各種水果的圖片和視頻資料、葡萄的產地及生長情況、葡萄的食用和營養(yǎng)價值、果農收獲葡萄時的豐收景象、歡快情景、葡萄干的制作過程等有關資料以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形式按一定的秩序制作成課件。上課時,同學們就能看著自己動手參與制作的勞動果實,一定非常認真,專心,興奮,這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沒有用過多的語言進行講解課文、分析課文,更沒有單調的抄寫、背誦,而學生是對信息進行選擇性加工的主體,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不再是簡單的記憶和儲存,在技術媒體環(huán)境下,學生面對鮮活多變的認知材料,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從以前的\'老師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我要怎樣學得好\',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總之,應用多媒體教育技術是現(xiàn)代教育的趨勢和需要,作為21世紀的一名教師,應當在語文教學中合理利用多媒體,充分發(fā)揮它在教育教學中的獨特作用,為提高學生的能力,落實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