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個故事:一只烏鴉打算飛往南方,途中遇到一只鴿子,便一起停在樹上休息。鴿子問烏鴉:“你這么辛苦,要飛到什么地方去呢?為什么要離開這里呢?”烏鴉嘆了口氣,憤憤不平地說:“其實我不想離開,可是這里的居民都不喜歡我的叫聲,他們看到我就攆我,有些人還用石子打我,所以我想飛到別的地方去?!兵澴雍眯牡卣f:“別白費力氣了,如果你不改變自己的聲音,飛到哪兒都會不受歡迎的?!?br /> 從這個小故事中,我感觸頗多:許多人總喜歡責怪別人,怪環(huán)境不好,怪別人不喜歡他不歡迎他,但總不反省自己的為人舉止是否值得他人尊重及歡迎,這樣只會和那只烏鴉一樣到處惹人討厭。我們做老師的也一樣,只有學生喜歡的老師才是好的老師。同一所學校,老師的知識水平應該說沒有明顯的差異,但這種細微的差異往往造成了教育效果的很大差異。積極的教育心態(tài)容易使教育成功,消極的教育心態(tài)必導致教育失敗。
反思我們的教育,真的有點可怕。學生犯了錯時,有的老師采取責問、訓斥、罰站等做法,這樣做根本不會使學生有安全感,而沒有安全感的教育又怎么會有效呢?難怪很多老師在教育學生之后,沒有期待到想象的效果時,也多半覺得委屈,認為“好心沒好報”。其實,這樣的大動肝火,不如寬容、諒解和體貼入微的感情上的感化。
我也做過學生,在我的心目中,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應是一個充滿愛心、嚴格嚴謹?shù)娜耍且粋€能感染、感召和帶動他人的人,是一個踏實認真、有持之以恒精神的人,是一個善于合作、有親和力的人,是一個勤于學習、善于思考、教育理念不斷更新的人,是一個引導、指導學生從樂學、愛學達到會學、主動學習的人。教師只有擁有了豐富博學的知識、深厚的自身修養(yǎng),用平等、民主的思想去賞識學生,用自己的愛心去理解學生,才能真正地征服學生,才能成為一名學生喜歡的好老師,才會使學生樂于接受教育。
老師無論面對什么樣的教育問題,都要有尋求“完美答案”的精神。只要我們這樣做了,或許教育效果不一定好,但至少不會傷害學生;只要我們這樣做了,或許我們不一定會成為好老師,起碼我們不會平庸。教師的生活里沒有鮮花,也很少有掌聲;教師的工作不僅需要智力,而且還需要智慧。教師要在耐得住清貧與寂寞的同時,把職業(yè)當成一種生活,活出點兒滋味,在平凡中見偉大,在苦痛中去享受,因為教育是超前的事業(yè),是創(chuàng)造未來的事業(yè)。做一個老師不容易,做一個好老師更不易,盡力去做只能一般,用心去做才會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