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在學校管理中的創(chuàng)新意識
時間:2015/11/3
一、必須要有自己的具有特色的教育理念以及捍衛(wèi)自己理念的毅力和勇氣
名校南開中學的老校長、著名教育家張伯苓先生認為,培養(yǎng)人才是學校的根本,必須把學生的能力和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放在突出的地位。他一再強調南開是造就 "活孩子"的,不是造就"死孩子"的。他說:"只知道壓迫學生讀死書的學校,結果不過是造出一群‘病鬼'來,一點用處也沒有。"他寧可學生在當時(1934年)的會考中成績不佳,也絕不放棄自己的理念和追求。大教育家陶行知對此大加贊賞;"什么學校最出色,當推南開為巨擘。"南開也并未因學生成績不佳而損其聲譽,相反正是在這樣一位具有人文修養(yǎng)、人格魅力、有著自己特色的教育理念的校長的堅持相努力下,南開中學成為名校,張伯苓先生也成為近代史上杰出的教育家。
中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著名的書院,外國許多著名的私立學校,又有哪一個不是因為有自己的具有特色的教育理念而聲名遠揚。現在我們仍有一些學校的校長也有自己的教育 "理念",但那是追求離錄取率、升學率,其實這正是應試教育急功近利的產物。是全然不顧學生主體的個性特征。校長成了被功利"奴化"了的校長,全然沒有先進的教育思想、高尚的道德人格、旗幟鮮明的教學主張,因而他們不可能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學生,
二、必須培養(yǎng)學生具有活躍積極的思想,富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意志和健全的人格
長期以來,學生所受的教育是做 "好學生",而界定"好學生"的標準是聽老師的話和考試成績好,其他諸如是否有創(chuàng)新意識、進取精神以及良好的身體素質等都被忽略不計。而作為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校長必須引導教師擯除陳舊的教育觀念,大膽打破常規(guī)的教育教學方式。在"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同時,側重于激發(fā)并挖掘學生潛在的創(chuàng)造力和進取精神,著力營造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平等。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尊重學生的人格。我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認為,"教育者,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利益,毋寧展個性。"他反對學生個性的束縛,主張使學生個性得到自由發(fā)展。
校長要活躍學生的思想,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可以采取很多方法。比如,每天利用一定的時間組織學生輪流向同學們講述身邊發(fā)生的事、學習中的問題和當天的新聞,然后進行評比,培養(yǎng)學生、鍛煉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認識客觀世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注意放手讓學生獨立去觀察問題、查找資料自己分析資料,自己得出結論,然后到講臺上向大家宣布自己的審研究成果。這就好比成果。由自己一步一坐索道上山。頂獲得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讓學生在不斷克服困難中獲取真知,能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進而形成積極進取精神和樂學品德。
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校長要特別注意引器學生振奮精神,增強其心理承受能力,激發(fā)其奮斗精神,培養(yǎng)其競爭意識。要教育孩子懂得,理想的境界要靠自己去爭取、去創(chuàng)造、去拼搏,靠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要鼓勵學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培養(yǎng)學生獨立生存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目前,由于學生升學的 "獨大橋"模式以及社會價值取向的某些偏軌情況,給學生帶來強大的心理壓力;也有許多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極其脆弱,使得許多不該龍生的悲劇發(fā)生了。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校長必須增養(yǎng)學生獨立生存和抗挫折能力。因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是升學壓力或將來走間社會,生存競爭是難免的甚至是極具殘酷的。
教育部考試中心的一位負責人認為 :"即使高校擴大招生,供求比例達到1:1,要考大學的學生的負但也減輕不了,因為學校和專業(yè)也有層次之分,拷生他要通過考試競爭那些名牌學校和緊俏學科、專業(yè)。競爭的壓力也依然存在。"所以,不要幻想沒有壓力,學校要積極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yǎng)健康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其實日本、韓國、美國等許多國家,學校經常有目的地為學生組織設有障礙性的活動。如經常讓學生赤腳在布滿碎石瓦塊的地上走,冬天讓學生穿著單衣在雪地里鍛煉,夏天在烈日下跑步,甚至把學生帶到沒有人煙的野外獨立生活幾天,使學生習慣獨立面對生活、解決難題
三、必須能率先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素質教育的評價機制
目前,校處在十分尷尬的兩難境地, "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寄與不寄間,妾身百般難"。一方面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一方面是應試教育的考試評價機制,即以學科的考試分數來評定學生的學習質最、教師的工作質量和學校的辦學成績。正如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簽《中國教育學刊》記者問所說的,"如果我們實施的是素質教育,而評價制度仍然是‘高考指揮棒',那么,素質教育就很難形成一種相應的運行機制。要其正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真正以素質為標準來建立評價制度。"
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校長要 "敢為天下先",頂住家長、社會等種種輿論壓力,建立科學合理的素質教育的評價機制,堅持正確的教育導向,使學校教育偏離應試教育的軌道,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最終贏得社會和家長的認可。但這樣做是要冒極大的風險的,甚至要經受失敗的考驗??墒俏覀冇欣碛上嘈?,隨著禮會的不斷進步,人們認識的不斷提高,人們將逐步嘗到實施素質教育的甜頭,那種以犧牲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代價的應試教育的考試評價機制將會逐步退出歷史的舞臺,而素質教育的評價機制將會在千千萬萬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校長的努力下逐步建立。
每位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校長必須要具有前衛(wèi)意識,走在時代的前列,同時也要意識到,前進的道路可能是極其寂寞孤獨的,也許會遭到別人的誤解。但只有堅定地走自己的路,闖出一條世上本沒有的路,才是中華民族振興的希望之所在。